正文 第五章 寧鄉縣(1 / 3)

雲山書院

雲山書院位於寧鄉縣橫市鎮,清同治三年(1864)劉典倡建。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高等小學堂,民國後稱雲山學校。

大門聯佚名

福地擁雙峰,近南軒居,問道須從這裏過;

文瀾連二水,溯玉潭派,尋源都向此間來。

簡注雙峰:書院後乳峰、螺嶺二山。

南軒:張栻號。

二水:寧鄉溈江、楚江。

玉潭:寧鄉縣縣治。

講堂聯郭慶颺

廣廈正新開,樂此間化雨宜人,春風坐我;

前程當遠到,望多士文章華國,經濟匡時。

作者郭慶颺,湖北黃陂人,清鹹豐舉人,曾任寧鄉知縣,主修同治《寧鄉縣誌》。

又劉典

為將十年,每思禁暴安民,愧無格致誠正本領;

讀書萬卷,須知明體達用,不外乎臣弟友常經。

作者劉典(1819—1878),長沙府寧鄉人,湘軍將領,同治六年(1867)署陝西巡撫。

又童秀春

宰相須讀書人,請業執經,即他日立朝地步;

秀才以天下任,正心誠意,在當初入學工夫。

作者童秀春(1813—1868),長沙府寧鄉人,清道光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講銜,官至道員加鹽運使。

又佚名

溈山溈水有奇光,讀聖賢書,致用當儲公輔器;

名儒名臣無二道,任天下事,存心須在秀才時。

崇道堂聯佚名

開絕學在城南、嶽麓以前,溈水靈峰留正脈;

續正傳於乾道、紹熙之際,中庸太極闡精言。

又薑於岡

宣微旨以明,講席幾重曾鼎峙;

養正功宜報,祀筵並列此升香。

作者薑於岡,清光緒間雲山書院山長。

又薑於岡

倚檻俯江流,一線潮來文境活;

迎門飲湖綠,萬鬆深處講堂開。

希賢堂聯佚名

一龕萃忠臣孝子、節士名儒,唐宋以還,共數千秋人物;

四百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水雲之曲,長留數畝祠堂。

先賢堂聯薑於岡

作聖道幹城,真正淵源宗泗水;

肅士林拜跪,嵯峨廟貌鎮溈峰。

仰極台聯薑於岡

萬丈光芒迎鬥極;

四周煙景助文章。

又佚名

圖畫自天開,喜雙峰疊翠,二水回瀾,爭現名山真麵目;

樓台平地起,看四野桑麻,萬家煙火,盡成此處大文章。

淩雲亭聯薑於岡

桃李蔭中,幽徑能來采藥客;

石泉聲裏,危岩時倚看雲僧。

奎光閣聯薑於岡

彩筆自淩雲,有萬丈光芒,上騰霄漢;

高樓真得地,看千秋人物,並壯江山。

又薑於岡

閣勢穹隆,真參太皓;

神光煜爍,大啟文章。

文昌閣聯薑於岡

忠孝成神,共仰星辰鍾將相;

文章司命,原憑德行重科名。

又薑於岡

文曰思,文曰明,輝光連鬥極;

昌而熾,昌而大,芘蔭到儒林。

寧鄉縣文廟

寧鄉縣文廟位於縣城東北化龍溪畔,始建於宋,清康熙間重修。民間時改建為學校,其址在今寧鄉縣招待所。

抗日勝利後題文廟學校佚名

八年浩劫竟回春,試看龍溪依舊,鳳嶺如前,泰運又宏開,禮樂弦歌隆聖域;

二百生徒齊候教,望切馬帳傳經,鱣堂講學,高軒頻蒞止,衣冠文物萃賢關。

簡注龍溪、鳳嶺:指化龍溪、飛鳳山。

馬帳:漢馬融設帳授徒。

劉少奇故居

劉少奇故居位於寧鄉縣花明樓炭子衝,土木結構,屋前池塘,屋後山巒。劉少奇(1898—1969),1921年加入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家主席等職。

題劉少奇故居潘基

冤沉六字;

淚灑千秋。

作者潘基,見28頁。

簡注六字:“叛徒、內奸、工賊。”

又成沛民

日月翳愁雲,六字沉冤,浩浩神州遺永恨;

山河昭亮節,千秋偉績,悠悠青史紀精忠。

作者成沛民,寧鄉縣人,當代詩聯作家,曾任寧鄉縣四中校長。

又餘德泉

一生總赴命忘身,終殉誌業;

九域今富民強國,可慰天靈。

作者餘德泉,見41頁。

又楊應修

衡嶽雲蒸,洞庭波湧;

溈山木秀,靳水花明。

作者楊應修(1912—1993),寧鄉縣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少奇故裏徐哲兮

少奇故裏緊鄰毛公彭總故居,論文治武功,鹹稱湘上三諍友;

炭子佳衝亦具重湖大川佳致,正花明柳暗,來訪江南四名樓。

作者徐哲兮,1932年生,湖南湘陰人,寧鄉縣詩詞協會會長,

長沙市詩人協會副會長。

簡注四名樓:稱花明樓為第四名樓,其他三樓為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

花明樓

花明樓位於寧鄉縣花明樓鎮,原為清代建築,早毀。新建花明樓,高五層,氣勢恢宏,周建園林。樓內陳列劉少奇生平事跡和湖湘文化史跡,融寧鄉自然地理、青銅文化、人文景觀於一體。

花明樓一樓廳聯胡靜怡

樓成百尺,功著千秋,靈氣溢三湘,四海魚龍朝靳水;

德播九州,才雄兩論,英名垂萬古,一腔肝膽照花明。

作者胡靜怡,見40頁。

題花明樓祝欽坡

新館紀豐功,重上花樓,一統江山開勝概;

雄邦多偉器,試聽月旦,千秋人物有公評。

作者祝欽坡,見67頁。

又陶傑

獅山突兀,靳水瀠回,花影映瓊樓,千古江山懷巨擘;

工運英雄,黨人楷模,明光共白日,九州黎庶頌深恩。

作者陶傑,見162頁。

又黃樹誠

望遠憑欄,恨猶未竟,憶昔日龍飛鳳翥,再造神州,何期禍起蕭牆,慘霧陰風鎖鐵骨;

登高酹酒,魂兮歸來,看今朝柳暗花明,同懷碩德,喜得樓成梓裏,雕梁畫棟薦心香。

作者黃樹誠,1940年生,寧鄉縣人,長沙市詩人協會理事。

又劉人壽

溈山聳翠,靳水拖藍,覽勝暫徘徊,柳暗花明留後約;

曲檻迎風,高樓得月,淩虛生感慨,地靈人傑仰前修。

作者劉人壽,見40頁。

題花明樓徐哲兮

溈上大觀誰領袖;

湘中新秀此樓台。

作者徐哲兮,見518頁。

又林從龍

柳暗花明,四時雨露三春景;

地靈人傑,萬國衣冠一瓣香。

作者林從龍,見369頁。

花明樓五樓楹聯謝勝文

一代偉人振華夏;

九州赤子仰花明。

作者謝勝文,1963年生,寧鄉縣人,長沙市詩人協會常務理事。

花明樓長聯李祁望

聞雞起舞,恰書生年少,揮斥方遒,記火播安源,雷驚江夏,龍驤倭後,豹隱白區,膺大任於艱虞,紓緩淮南危局,立箴言於修養,激揚黨內清操,曾經萬裏征誅,添滿頭銀發,兩番縲絏,鍛無限丹忱,溯舊蹤,步履鏗鏘,匡世之精誠可敬,移山之勳績恒馨,鹹欣禹甸春回,寶刀未老,擎天重荷,勇負仔肩,遠抱巋然,待創輝煌雄百代;

歎鳳興嗟,何元首數奇,榮枯莫測,訝風來空穴,禍蘊蕭牆,疑釀弓蛇,情寒箕豆,蒙深誣於六字,痛隳祖國長城,罹瘐死於稀齡,再現瀛台悲劇,所幸三中盛會,撥九域陰霾,一席嚴辭,雪十霜冤獄,喜今日,紀綱整肅,強邦之路線仍遒,撼樹之蚍蜉焉在,齊慶溈峰霧淨,斯水彌澄,拔地層樓,永銘德業,哲人往矣,縱拋骸骨耀千秋。

作者李祁望,見42頁。

謝覺哉故居

謝覺哉故居位於寧鄉縣沙田鄉堆子山南馥衝。謝覺哉(1883—1971),晚清秀才,1925年加入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最高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進學後自題門聯謝覺哉

十數年筆歌墨舞,贏得一張倒票;

兩三月打躬作揖,賺來幾串現錢。

簡注贏得一張倒票:1905年謝覺哉參加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取得秀才。此聯為發榜後第一天張貼於家門。

題謝覺哉故居黃祖同

詩雲大夢誰先覺;

子曰何有於我哉。

作者黃祖同,1943年生,寧鄉人,辛亥革命元老黃鉞之子,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出版有《黃祖同文選》。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位於寧鄉縣沙田鄉杓子衝。何叔衡(1876—1935),中共一大代表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水口附近戰鬥中犧牲。

題何叔衡故居謝覺哉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名之所至,謗亦隨之。

作者謝覺哉,見521頁。

又張鐵山

南湖啟楫,北地登輪,為民無愧一生,存浩氣丹心,千秋憑吊忘家客;

血沃荒原,魂歸廣宇,報國何辭九死,壯蒼山碧水,四海長懷濟世才。

作者張鐵山,1952年生,寧鄉縣人,長沙市詩人協會會員。

密印寺

密印寺位於寧鄉縣溈山鄉毗盧峰下,始建於唐元和九年(814),靈祐禪師創建,今存山門、萬佛殿、東西配殿、藏經閣等建築。萬佛殿內嵌12182尊磚雕佛像,全部箔金,為中國佛寺所僅見。

山門聯陶汝鼐

法雨來衡嶽;

宗風啟仰山。

作者陶汝鼐(1602—1683),長沙府寧鄉人,明崇禎舉人,工詩、文、書法,有“楚陶三絕”之譽。

簡注宗風:指佛教溈仰宗。

仰山:指慧寂,靈祐弟子,曾開法於江西仰山。

禪堂聯裴休

雷雨護龍湫,洗缽安禪,昨夜夢伽藍微笑;

鬆花迷鹿徑,鳴鍾入定,何人知節度重來。

作者裴休(786—860),唐孟州濟源人,在相位五年,大中初遷湖南觀察使,奏建寧鄉密印寺。

簡注伽藍:佛寺護法神。

節度:指裴休,裴曾任宣武軍節度使。

題密印寺佚名

浮雲富貴伊誰,若鶴氅,若羊裘,若葛巾烏帽,眼睛從高處看來,隻少他一具蒲團、數聲清磬;

山水精靈在此,忽蓬萊,忽楊柳,忽明鏡菩提,色相自空中現出,得識我前生證果、再世因緣。

又李邁群

古刹聳溈峰,十萬菩提來眼底;

道根源鷲嶺,三千佛海注心頭。

作者李邁群,當代詩聯作家,南楚詩社社員。

又餘德泉

寺源三密,萬佛歸宗,宗風啟仰山,慈航化東瀛百嶼;

衣定此評,諸靈浴法,法雨來衡嶽,梵唄響南國諸天。

作者餘德泉,見41頁。

又黎澤翰

天下名藍寶刹多,惟密印能藏萬佛;

世間富戶貧家有,願菩提自現千門。

作者黎澤翰,1946年生,寧鄉縣人,寧鄉縣詩聯協會秘書長。

又釋文山

裴休送子,靈祐回心,溈心向是真如地;

齊己吟詩,寄禪語法,佛寺由來自在天。

作者文山,密印寺住寺僧。

簡注裴休:見523頁。

靈祐:唐代高僧,溈仰宗創始人,密印寺創建者。

齊己:唐五代之際詩僧,溈山同慶寺出家。

寄禪:即八指頭陀釋敬安,民國初年,曾任中華全國佛教協會會長。

又黃建中

九折上千尋,蘆溪漸落平川,回合四峰浮古寺;

五洲驚一絕,寶殿高淩碧漢,崢嶸萬佛射靈光。

作者黃建中,見305頁。

又黃樹誠

拾級上毗盧,盡享瀟湘異趣,蘆花戲瀑,密印窮經,溈山毛尖香萬國;

淩雲思往哲,始信儒釋同源,齊己詠梅,東陽禮佛,寄禪風韻饗千秋。

作者黃樹誠,見519頁。

簡注東陽:李東陽,明代詩人,長沙府茶陵人。

又謝勝文

千年密印;

萬佛靈山。

作者謝勝文,見520頁。

又任國瑞

溈山非山,百代禪師同仰止;

密印無印,千秋行者共遵循。

作者任國瑞,1959年生,長沙市人,長沙市詩人協會理事。

又陶俊新

痛史吊遺民,五省監軍,故國存之難忍性;

清才懷卓錫,一枝挺秀,前村風雪早催梅。

作者陶俊新,見70頁。

簡注五省監軍:指陶汝鼐,明末曾任五省監軍,抗清失敗,入密印寺,號忍大陀。

一枝挺秀:指齊己《早梅》詩,有“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之句。

密印寺十方普同塔聯釋萬均

即此是爐中火否;

且參他山下牛來。

作者萬均,民國時密印寺僧。

又釋萬均

一千龍象留牙爪;

百萬人天識斷常。

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寧鄉縣雙鳧鋪鎮麥田村回龍山,始建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光恩禪師創建,初名青蓮寺,明末更名白雲寺,清代僧人達百餘,有“南嶽山的香,回龍山的燭”之譽。

老山門聯何鍵

地淨囂塵,在綠樹叢中,白雲窩裏;

緣多香火,是西天活佛,南國名山。

作者何鍵,見37頁。另說此聯為唐生智所題。

老大門聯佚名

地脈有靈,何用別尋蘭若;

天普無盡,不須錯招法門。

(橫批:南天福曜)

題回龍山寺壁張萼林

山林常譴責,窮措大何事歸來,東走東,西走西,想當年景況猶佳,貪得了兩袖清風,一明月;

菩薩獨慈悲,老書憨尚能勇退,治非治,亂非亂,把近日情形打算,倒不如上參禪伯,下課沙彌。

作者張萼林,長沙府寧鄉人,清光緒進士,以知府分河南候補,久不得實缺,回鄉教書終老。

題白雲寺關公殿譚翼修

白雲生處,白日放歌,聽白雪陽春,白叟也來消白晝;

青史留芳,青山依舊,揠青龍偃月,青眼猶複仰青天。

作者譚翼修,寧鄉縣人,民國時期教師。

題回龍山佛堂戴鴻儒

白馬西來,馱得佛經三萬卷;

青牛東至,流傳道德五千言。

作者戴鴻儒,長沙府寧鄉人,清末舉人。

簡注白馬:指洛陽白馬寺。史載:東漢永平十年(67),漢使及二位高僧用白馬從印度馱回佛經。

青牛:相傳老子西遊騎青牛而過。

道德:指老子《道德經》。

題白雲寺王原一

古寺肇開元,塵劫曆經,要知三空凝幻色;

慈雲擁湖,真如自在,當悟得佛印道心。

作者王原一(1886—1958),民國時曾任湖南省政府秘書長。

又鄭源

白水青山皆靜境;

雲車風馬悟玄機。

作者鄭源,見41頁。

又劉國強

大唐始建,成化重修,順治雕梁,乾隆移址,連湘溈水且環白雲寺;

汝鼐稱奇,季高拜祀,蘭階作記,孟公題聯,隔海髯翁猶望回龍山。

作者劉國強,1947年生,長沙人,史誌專家,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研究員。編著有《湖南佛教寺院稿》。

簡注季高:左宗棠。

孟公:唐生智。

重修白雲寺山門聯佚名

雲山開覺路;

南楚點迷津。

重修白雲寺大門聯佚名

佛法無邊,覺世於今垂象教;

天威有赫,利生永古鎮龍山。

重修白雲寺大雄寶殿門聯趙樸初

南楚靈山,法輪大轉;

白雲古寺,佛日重輝。

作者趙樸初,見142頁。

五侯祠

五侯祠位於寧鄉縣西衝山,始建於唐麟德元年(664),為紀念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顧盛南、顧鴻南、顧周南、顧夏南、夏允南5位民族英雄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