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探秘35(1 / 2)

伊拉克戰爭之謎

這次戰爭是薩達姆的悲劇,他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他大多數的親人,當然最後也有自己的生命與尊嚴——當他被美軍拖出洞口時。

美國東部時間2003年3月19日晚10點15分,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對伊拉克宣戰。美國策劃已久的“倒薩”戰爭正式打響。伊拉克戰爭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離我們最近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無論是作戰理論的變革、武器裝備的使用,還是作戰方法的創新,都展現出與以往戰爭不同的特點。盡管美、英等國以伊拉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為借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方麵決定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但伊拉克戰爭仍然遭到了大多數國家和民眾的質疑和反對。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美國在國際社會多數國家的反對下去發動一場戰爭呢?據專家研究發現,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認為,伊拉克是地區大國,處於中東的中心地帶,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二,在中東的地緣政治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這個極具地緣政治經濟意義的區域,鏟除一大強烈反美的地區性強國,對美來說具有長遠的戰略利益,美當然不會錯過機會。亞太地區是全球地緣戰略力量最集中的區域,美國在亞太地區有著廣泛而巨大的政冶、經濟、軍事和安全利益。美曆來認為,自己在中東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利益。2002年夏,美國防部向布什總統和國會提交的《國防報告》中,將中東列入美國重點保護的關鍵地區之一。而“9·11”事件後,美國把鏟除中東的原教旨主義溫床和遏製恐怖主義威脅作為自己在中東追求的又一戰略目標。隨著布什政府以維護美國“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為核心的國際安全戰略的確立,中東地區在美對外戰略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美國有官員曾公開聲稱:伊拉克是美國在中東建立軍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第二點認為,二戰後,美成功地對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進行了改造,並因此深受鼓舞。布什政府更是將推行美國民主、價值觀作為他這屆政府的一大根本國策,並寫入了2002年9月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之中,布什本人對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熱情。開戰之前,布什就宣稱他的目的是要為中東地區樹立一個“民主”的樣板,進而向整個阿拉伯世界實行民主輻射,為建立一個美國統治下的世界新秩序開辟道路。

第三點認為,美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在於通過控製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石油的出海口,鉗製歐洲的石油來源,削弱歐洲經濟,震懾歐洲資本大量進入美國,從而打擊歐元,甚至使其破產,以維護美元在國際金融體係的霸主地位。與伊拉克戰爭做比較,戰爭及戰後經濟重建所需費用,盡管各方的估計很不桐同,但最高的估計是2000億美元。通過伊拉克戰爭打垮歐元,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歐元的動機確實可以成立的。

第四點是,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重要步驟冷戰結束後,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美國在軍事、科技和經濟等諸多領域擁有超群優勢,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確立了以維護美國霸權為總目標的國家安全戰略,即霸權戰略。美以反恐怖為名,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進駐中亞,增加了對南亞局勢的影響力。這次對伊拉克戰爭,是美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又一重要步驟,在布什的心同中,發動這場戰爭關係到美國的眼前和長遠安全,關係到美國在世界霸權或準霸權的地位。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控製中東的石油。眾所周知,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約占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0%,白宮鷹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國防部助理國務卿沃爾·弗維茨公開聲稱,對伊動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石油。此外,發動伊拉克戰爭還能幫助小布什撈取政冶資本,他很可能是想借伊拉克戰爭達到提高自己威望的目的,以便能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連任,事實也正如他所願。畢竟戰爭是複雜的,政治風雲更是變幻莫測,究竟為何要發動伊拉克戰爭?至今還沒有人能說清。

人類史上首次空戰之謎

以前,飛機的任務主要是用來觀測和偵察敵情,根本沒有配備武裝。交戰雙方的飛行員常常在空中不期而遇,有趣的是,他們有時還互相招手致意。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一切。

古人早就有像鳥兒一樣飛行的夢想,終於在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經過1000多次滑翔試飛,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以前,飛機的任務主要是用來觀測和偵察敵情,根本沒有配備武裝。交戰雙方的飛行員常常在空中不期而遇,有趣的是,他們有時還互相招手致意。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一切。

據記載,1915年4月,法國一名叫羅蘭·加羅斯的飛行員在他的雙翼飛機的螺旋槳後麵安裝了一挺機槍,然後便飛上了天。不久後,他發現了一架德國飛機,便立即對準敵機射出一梭子彈,這一出其不意的襲擊使德國飛行員毫無準備,當即連人帶機栽人大海。史學家認為這名法國飛行員的這一舉動,開創了空戰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