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MBA學得到與學不到的(1)(2 / 3)

· 能否傳授有用的管理技能

· 能否培養領導者

· 是不是建立道德行為規範

· 是不是引導學生找到好的工作

同時,MBA學費增長過快就沒有邏輯性這是泛泛而言,特別是來自輿論。我從另外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現在認為對 MBA或者是管理教育批評和反思,是1959年和1984年變革以來的第三次浪潮。這個是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為什麼叫第三次浪潮?所謂1959年和1984 年是怎麼回事?現在我手裏拿的這本書《管理者而非MBA》是今年6月份出版的,至少在這個圈子裏影響特別大。你既然選擇接受管理教育,你就要了解管理教育的來龍去脈。我經常問一些學員,你知道不知道世界第一所管理學院是哪一所學院?是多少年誕生的?有多少年的曆史?

實際上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百年複歸,在1881年的時候,美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商人,也是一個富有的商人,把他的積蓄捐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了沃頓商學院,沃頓是個商人。100年之後,沃頓商學院在所有的商學院中排名第一,不管是哪兒的排名,沃頓一直排在第一位。這個學院有一個專長,是財務。它是在費城,和紐約離得近,可以找到非常好的財務工作。剛開始辦這個商學院的時候,這個商學院教育集中在什麼地方?在一些舉止上、一些你的行為上,你的舉止和行為怎麼像一個商人,有教養的商人。這個是沃頓最早做的事情,還有會計。

1908年的時候,第一個MBA項目在哈佛商學院。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就是,如果諸位你們今年報考MBA,當你們畢業那一年,你們正好趕上全球範圍內MBA的100周年了。MBA 100年了,但是並不是一帆風順,我跟大家說說曆史。比如說整個管理教育發展中間,非常重要的興起和成長,是1947年在北美,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哈佛商學院1949屆》,這本書很值得讀一讀,我為這本書寫了一個評論。在1974年的時候,封麵就拿這班的畢業學生做封麵,標題是“令美元失色的班級”,這個班級當中有很多人成了美國500強的管理者。為什麼這一屆這麼厲害?原因是美國法案對教育的推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些有戰功和退役的人回來了。回來以後為了鼓勵美國的好男兒願意再為美國效勞,政府決定為他們在教育上申請,隻要他們被錄取了,錢就是由美國政府來付。這樣的政策把窮苦家的孩子都吸收了。美國好的學校是私立學校,你念書可以,但是付不起學費,怎麼辦?隻能望門興歎。現在好了,這些人最愛學的管理學就是商學院,他們在戰爭時經曆的那些非正常的生活,將來對什麼有幫助?從商。那幾年哈佛商學院可挑選的餘地特別大,最後的結果超過80%,將近90%招收的學生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退伍兵,這些人入校以後每天睡覺隻有3—4小時。他們說我們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沒有睡眠不算什麼。清華的老師也說,1977、1978、1979年學生,他們不睡覺,像海綿一樣渴望吸收著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在美國,那一屆也是這樣,在工作上也表現非常優異,所以最後這個班那麼多的學生都成為了世界500強的CEO,當然整個班的人數也多了一些,是700人。

這個是快速的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美國MBA的授予量到了7萬人左右,這個是非常快速的發展。大家知道中國的MBA的授予量是多少?我們一共招生是18 000人。他們數量是多少?那個時候是7萬人。

這7萬人到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受到了不例外的抨擊。美國人是有危機感的民族,在50年代,美國非常嚴肅地反思過他們的教育,原因何在?在50年代的時候,美國人覺得自己落後了,是比哪個地方落後了呢?覺得是比蘇聯落後。那個時候的蘇聯很多方麵表現出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第一個把人送到太空中的是哪個國家?是蘇聯。所以美國從各方麵反思,其中一個反思是卡耐基基金會,一個是福特基金會。所以要提到報告,少不了這兩個報告。《管理者而非MBA》的作者明茨伯格教授不斷地嘲諷啊,1908年發明的產品,1959年提出的戰略,一直經營到現在。他說的是誰呀?是MBA。MBA那個戰略是什麼戰略?在1959年的兩個報告的衝擊下,最重要的批評就認為MBA或者是管理教育太兒戲,太不夠嚴肅了,各個學校和各個學校差別很大了,可以說其中缺少一些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的能力的培養。這次的衝擊以後對美國的管理教育確定了什麼?簡單說起來,就是一個核心課的體係。不管是哪個學校辦MBA,都要開核心課,這些核心課都是知識點的東西,要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一條,就是要求教MBA的老師具有博士學位,在1959年以前沒有,有這個學位的教師達不到1/2。有的從董事長的位子上退下來了,就教MBA了。1959年以後就沒有了,而且成為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