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寂寞,也寂寞;說不寂寞,也不寂寞。關鍵是自己怎麼感覺。”張萬鈞回答得實實在在。
不是麼?要說獨自閉在屋子裏讀書,較之幾個朋友說說笑笑並插科打諢地在一起玩玩牌和打打麻將以及下下棋呀什麼的,是孤獨了些,也寂寞了些。可是,有的人一來好靜不好動,二來認為玩玩牌和打打麻將也屬於“玩物喪誌”,不樂意這樣耗費生命。還有的人覺得讀書本身就其樂無窮,讀上一本自己愛讀的書,如遊覽名山大川,似觀賞神台仙閣,又像飲啖瓊漿甘飴,身心怡悅,興致盈然,那還有什麼寂寞和孤獨之感?!
張萬鈞之於書,就感到其樂無窮。
可是,張萬鈞通宵達旦地攻讀開發區綠化所需要掌握的土壤學、植物學和膠體化學等之類的專業知識的書籍,並且樂此不疲,與其說是他自從上中學時起逐漸養成的好讀書的習慣,莫如說是他為了追尋的目標而勃發的毅力的凝聚和釋放。
張萬鈞也知道自己已經是40歲開外的人了,較之讀大學時的精力已大不如前,況且白天還要到開發區上班,晚上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留給了自己點燈熬油地讀書,常常是又困又累,上下眼皮直打架,有時也不知不覺間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待猛地醒過來睜眼一看,東方天際已吐出魚肚白。可是,他深知,這些專業書籍是開啟開發區綠化之門的鑰匙,不掌握這些基本的專業知識,要在這被視為綠色植物禁區的地域搞綠化那隻能成為白日夢和流於口號式的豪言壯語。
張萬鈞深切地感到,成年人讀書,往往目的性明確,學用結合,所以很少盲目性,又可以做到爬羅剔抉,鉤玄提要,攫取精華,深得主旨,在時效上事半功倍。
張萬鈞還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即邊讀書邊思考。他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淩空取勢,心存高遠;既見草木,又望森林;博采眾長,中得心源;追根索要,透地三尺;取萬書之理存乎一心,集眾人思維於一己之身,並立刻把這些所學所思所獲,記錄在筆記本上。
張萬鈞到開發區後的讀書分為三個步驟:上麵提到的學習土壤學和造林學等為第一步驟;第二步驟,則學習的是《測樹學》、《植物分類》、《園林花木學》、《數理統計學》、《林業苗圃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基礎》、《測量學》、《無機和分測化學》、《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基礎植物生理學》;第三步驟,又陸陸續續研讀了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園林樹木學》、《景觀生態學》、《園林植物病蟲害》、《草坪與地皮植物》、《鹽堿地造林學》、《屋頂花園設計與營造》,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鹽堿地造林綠化與綜合開發文集》、《林木引種馴化與森林可持續發展經營》,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草坪學》、《園林美學》、《礦山廢地複墾與綠化》、《景觀生態學》、《園林植物病蟲害》,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海岸帶植被》、《鹽土農業——適合發展中國利用的鹽生植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植物抗鹽生理》,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鹽生植物》,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園林建設工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黑格爾的《美學》第一、二、三、四卷,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草坪品種指南》,等等。
“我在讀書中,結合個人思考,寫了十幾萬字的讀書筆記,收益匪淺。”張萬鈞誌得意滿地說這句意味深常的話語時,眼角的魚尾紋蛾翅般地一起一舞,並咂了一下嘴,如咀嚼鮮桃美果,品味再三,滿口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