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費孝通 中國人類社會學的奠基人(2 / 2)

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無條件投降,曆經八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抗戰的勝利終結了中華民族晚清以來列強入侵的民族屈辱史,它的勝利代表著中華民族浴火重生,代表著飽經蹂躪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光明的希望。然而,此時的國民黨反動政府,他們不顧全國人民和平建國的一致要求,決意發動內戰,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建立獨裁政權。為反對內戰,1945年11月25日,費孝通、錢端升、伍啟元和潘大逵四位教授在西南聯大的民主草坪一帶,參加了六千餘師生共同舉行的大型集會行動,發表“反內戰講演”,當輪到費孝通上台演講的時候,校園四周響起了一陣清脆的槍聲,這顯然是國民黨反動政權的示威和威脅。麵對國民黨發動專製政權的殘暴行徑,費孝通和所有師生沒有任何退縮的意思。相反的,費孝通發表了比槍聲更響亮、更讓人震耳欲聾的演講,他說:“我們不但要在黑暗中呼籲和平,還要在槍聲中呼籲和平!我們要用正義的呼籲聲壓倒槍聲!”

次年七月,內戰全麵爆發後,蔣介石政府為了國民黨統治區範圍能夠安穩,國民黨反動政權實行全國性的白色恐怖統治。並利用軍統、中統等特務組織,加強對輿論的控製,同時派特務四處暗殺愛國民主誌士。一時間,國民黨統治區內暗殺成風。李公樸、聞一多紛紛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費孝通當時所處環境十分凶險,隨時都有可能被蔣介石反動政權暗殺。在此情形下,費孝通靠美國領事館的朋友幫助,和他的家人,躲到了美國在華領事館中。在美國領事館的保護下,費孝通的安全得到保障。費孝通沒有因為生命受到威脅,而放棄對國民黨專製反動政權的批判。在他的《這是什麼世界》一文中,費孝通寫道:“一個國家,怎麼能讓他的國民人人都覺得自己會隨時被人殺!人類曆史裏從來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之中!”

費孝通即便是自己的生命遇到威脅,他也不忘記反抗,他的愛國情懷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孟吟女士

費孝通的妻子王同惠女士意外身亡,費孝通的苦水又有幾個人能明了?在心傷之餘,為了掩埋心中的苦痛,同時不落下社會調查的研究工作,費孝通將自己埋藏在社會調查和學習當中,用繁忙的工作來麻痹自己的感情。

1938年,在取得倫敦大學的博士學位後,費孝通回到了祖國上海,他繼續對中國的鄉村進行全麵的實地考察,研究中國農村、工廠、生產方式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次年,費孝通的哥哥見到年近三十的弟弟還是單身一個人,於是非要給他找個媳婦。費孝通為了不駁大哥的麵子,他隻好和大哥介紹的孟吟女士見了一麵。

孟吟女士是著名的愛國華僑,因為在荷蘭人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亞參與當地華僑組織的愛國運動,她被荷蘭殖民政府勒令出境,回到了中國雲南昆明。緣分到了,擋也擋不住。費孝通同孟吟女士,兩人初次見麵,便一見鍾情,並很快在雲南瀾江麗水之畔共結連理。從此聯袂相依,同甘共苦,風風雨雨,不論如何載浮載沉,兩人始終相依相偎,一生不離不棄。

在之後的數十年中,費孝通在孟吟女士的陪伴下,他先後完成了很多中國社會人類學著作,這些社會論著深有影響力,也讓費孝通成為中國社會學的重要奠基人。在這一係列豐厚的研究成果當中,愛妻孟吟的激勵、相伴、相扶相守,無疑是費孝通向前發展和進步的動力,可以說,費孝通的每一項成就都離不開孟吟的影子。

1994年12月1日,同費孝通廝守了半生的孟吟女士先行逝世,獨留下費孝通一人。回想兩個人在一起的55年風雨春秋,費孝通心痛難抑,學習古人作詩哀悼愛妻:“老妻久病,終得永息。老夫憶舊,幽明難接。往事如煙,憂患重積。顛簸萬裏,悲喜交集。少懷初衷,今猶如昔。殘楓經秋,星火不熄。”一首小詩將兩個人一生夫妻感情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之後的日子裏,費老雖然孤零零地留在世上,但他仍未放棄自己的社會調查研究。並在2004年出版了《費孝通文集》,這部書是中國社會學上的驚鴻之作,也是中國社會學上的扛鼎力作,該書係統地論述了費老社會學的研究成果。

2005年4月24日,孟吟逝世十周年後,費孝通老人已經95歲,這一年他也去世了。費孝通結束了自己對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調查工作,同時也為自己一生的傳奇愛情畫上了一個完美的終結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