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王淦昌 以身許國的“兩彈一星元勳”(3 / 3)

王淦昌在核武器的研製過程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很多人都稱他為核彈先驅。對此,王淦昌謙虛地表示:核彈的成功研製,跟所有參與工作的科學專家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隻是這些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員。據了解,王淦昌一生都是十分的謙虛,叫人們別稱他為“中國核彈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他說中國核武器的成功研製是集體的功勞,他個人隻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

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常言道,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站著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王淦昌也不例外。同王淦昌相比,他的妻子吳月琴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

說起王淦昌的感情之路,沒有人能夠想得到,這位新時代的科學巨匠,竟是傳統婚姻的遵守者。他和吳月琴之間可以說在結婚之前,兩人沒有半點的感情。王淦昌幼年喪失父母,他由外婆撫養,當時的外婆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生怕自己離開人世以後,沒人照料王淦昌。於是便為王淦昌指下一門婚事,女方是臨鎮的一個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名字叫做吳月琴,年長王淦昌三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世人認可的正當婚事,當時的王淦昌對男女之情,懵懵懂懂,不敢違背外婆的意願,隻得同吳月琴結婚。

吳月琴上過舊式私塾,她是典型的賢良淑德的好媳婦。嫁到王淦昌家中後,吳月琴精心照料夫家的一切,打理房屋、服侍丈夫,一切做的井井有條。每晚睡覺前,端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給丈夫洗腳;早晨起床後,為丈夫做好早飯,為他一針一線地縫製衣服。對這樣一個溫柔可人的妻子,王淦昌自然沒有什麼說的了,兩人之間的夫妻感情在一點點升溫。

後來,王淦昌離開了家鄉,到上海讀中學。當時正值新文化運動,學生們之間喊出了“反對包辦婚姻”、“爭取婚姻自由”的口號,在這樣一個大熔爐的環境下,王淦昌有些不知所措,甚至覺到自己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自己和妻子的婚姻就是一個錯誤。

考取清華大學後,王淦昌放寒假回到家,妻子出乎意料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這讓王淦昌不知所措。大學畢業後,王淦昌考取了德國公費留學,吳月琴已經給王淦昌生下了三個孩子。因此,家裏人對王淦昌出國留學之事,沒有任何人讚成。好在妻子吳月琴深明大義,鼓勵丈夫出國留學。後來,在抗戰和內戰中,王淦昌一家飽受流離之苦,妻子始終默默相伴,毫無怨言。

建國後,王淦昌因為研製核武器的緣故,他突然“失蹤”,直到十多年後才回到家中安定下來。在這當中,王淦昌很少回家,一年隻在年底的時候才能跟家裏麵團聚一次,弄得兒女們對王淦昌十分陌生。王淦昌三個女兒結婚的時候,他都沒能趕上婚禮。不過,此時的吳月琴對丈夫依舊是默默的支持,她知道丈夫是在做大事,丈夫出於保密才沒告訴她。吳月琴十分地信任丈夫,並在子女們麵前為丈夫說好話。

王淦昌九十歲生日的時候,他的得意弟子李政道從美國趕來祝賀恩師壽辰。當時李政道問他,一生最滿意的是什麼事情。王淦昌說,一個是他在物理研究上的成就。另一個是妻子,雖然她沒有什麼文化,卻將自己的五個子女全部培養成了大學生。

1997年8月,王淦昌像往常一樣,吃完晚飯在路邊散步,卻被一個騎自行車的青年撞到,因為骨折住進醫院。病情剛剛好轉,妻子吳月琴病倒了。王淦昌每日去看望醫院中的妻子。半年後,相濡以沫了大半輩子的妻子離他而去。王淦昌悲痛萬分。過了半年,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也追隨愛妻而去,終結了一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