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工作又回到了原點,馮如千辛萬苦、一點一滴的籌措資金,購置工具,由於沒了廠房,他們支起了帳篷,在帳篷下千辛萬苦的研究起來。為了研製能夠成功,他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重新研製了更加精密的製作圖紙,生產出機翼、方向舵、內燃機等,終於在當年的9月21日,再一次造成了一架飛機,並成功的飛行出了2600多英尺的距離!這一紀錄遠遠超過了萊特兄弟812英尺的記錄!
當時,美國舊金山一家新聞報紙報道了馮如飛機試飛成功的消息,新聞的標題為《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製造的飛機從設計到第一次試飛成功,僅僅隻用了一年兩個月的時間!馮如靠他出色的想象力、創造力,在飛機的研製上取得巨大成就,大大地鼓舞了中國人。
當時在美國舊金山宣傳革命思想的孫中山,他碰巧見到了馮如飛機的試飛。當時孫中山感歎地說道:“咱們中國,大有人才啊!”
功名如糞土,誌在愛國
1910年,馮如進一步改進了飛機的性能,設計出一款機翼長為29.5英尺,寬為4.5英尺、內燃機為30馬力、螺旋槳每分鍾1200轉的飛機,並在當年十月舊金山國際飛行比賽中榮獲優等獎,使中國人的航空技術再一次超過了西方。
那個年代,歐美各國都在著手組建空軍,以期在將來的戰爭中奪取製空權。名聲越來越大的馮如被很多外國公司以重金聘用,但均被馮如拒絕。當年,清朝政府也在準備籌建空軍的事宜,馮如被請回國內。一心要為祖國空軍發展做貢獻的馮如,欣然接受清政府的聘用,希望在回國之後發展祖國的航空事業,讓祖國早日的富強起來,不再受外族的欺辱。
1911年3月,馮如攜帶兩架自製飛機回到香港,清政府派遣海軍“寶璧號”軍艦將馮如迎接到了廣州。馮如希望能夠在廣州向全體國民表演飛機飛翔,但是因為革命黨發動的黃花崗起義而未能達成目的。此後,清政府的反動腐敗讓馮如對這個王朝徹底失去了信心。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了起義,辛亥革命爆發,馮如清醒地認識到,隻有推翻滿清王朝建立共和國才能拯救中國,他毅然決定支持革命黨。
廣東獨立後,馮如被任命為中國陸軍飛機長,準備建立空軍,配合北伐軍空襲清廷。但因為南北議和,組建空軍的計劃被擱置。之後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臨時大總統,他十分重視中國航空的發展,積極在南京籌建空軍基地和飛機場,並在1912年舉行了中國第一次航空飛行的演習。但是,這一次演習失敗了。不過中國人對此反響極為熱烈,因為這畢竟是中國人第一次在中國人自己的領土上進行飛機演習。
1912年8月5日,距離上一次的演習失敗已經有半年時間,馮如滿懷信心投入到飛機性能的改進和研製中,在獲得民國政府的批準後,馮如在廣州城郊進行了第二次航空演習。
那一天,廣州城內萬人空巷,全城市民圍在機場周圍,所有圍觀市民揮舞國旗、手捧鮮花,他們為馮如呐喊助威。這一次的航空演習比較順利,但在降落時,因為避開兩個在跑道上玩鬧的孩童,馮如猛拉操縱杆,緊急升上了天空。因為用力過猛,飛機失去了平衡,然後突然墜落。人們把馮如從飛機的殘骸中救出來時,馮如全身各處都受重傷,送到醫院搶救無效,宣布死亡。馮如為中國的航空事業付出了他年僅29歲的生命。
馮如一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奮鬥,他為中國空軍能夠向前發展而不懈努力,在他彌留之際,仍然不忘囑咐他的助手,要將中國的航天技術搞上去,他說:“我死後,你們不要因為我而失去了積極進取的心。”9月24日,廣州各界在馮如飛機墜落的地方,為馮如召開了追悼會,悼念馮如為中國航空發展做出的貢獻。馮如被中華民國陸軍部追贈為陸軍少將,並遵從馮如遺願,將他同黃花崗革命烈士葬在一起,並在他的墓碑上,尊稱他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為了紀念馮如在中國航空技術上的貢獻,1985年,在馮如老家恩平縣,人們建立了一座馮如紀念館,他將會和所有的革命烈士一樣,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