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古代智謀(上)(1)(1 / 3)

天醉人亦醉

紂王因為通宵飲酒,弄不清幾月幾日,問左右的人,都說不知道。紂又使人問箕子,箕子對自己弟子悄悄說:“做天下之主而使一國都沒有時間和日月的概念,天下就危險了。一國人都不知時日,隻有我知道,我也就危險了。”於是就借酒醉為由,推說不知道當天的時日。

無道之君當政的無道之世,稱作“天醉”。既然天已醉了,箕子何必獨醒呢?觀察箕子為人的機智,便覺得屈原太愚蠢,屈原說:“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同箕子相反。

孔融論順勢而為

荊州牧劉表,常常不按時向皇帝進貢,他的行為是越軌的。於是皇帝打算在郊野祭天地時,斥責劉表乘坐越級車馬的事,並以詔書將此事公布於眾。此時孔融上疏皇上說:“像齊桓公兵駐楚國,隻能責備楚不上貢品一樣,如今王師還沒有力量懲罰他。郊祀時應隱瞞其事,以保全國體威嚴。如果公布於世,將起誘發的作用,反而不能阻止邪門歪道的滋長。”

大凡叛逆不道的事,突然見到則害怕,久聞就麻木不仁。假如力量不足,不能除惡而公布它,隻能使壞事張揚,使百姓耳聽目視,習慣於看到大逆不道不受懲罰。這樣朝廷還會有什麼威嚴呢?召陵一場戰役,管仲不聲張楚國有超越本分的行為,僅指責它貢品有問題,就是因為這樣做容易有結局。也是考慮到形勢逼迫,不能不如此。孔明派人去恭賀吳國稱帝,也並非出自本願,而是形勢使然,同樣不得不這樣。儒家雖敗猶榮的說法,使人不能隨機應變,誤人不淺。

翟方進尊人以自尊

西漢時,清河的胡常與汝南的翟方進一起學習研究經學,胡常比翟方進先當上教書的官,但名聲卻不如翟方進,因此胡常十分嫉妒翟方進,經常同別人議論翟方進如何如何不好,挑他的毛病。翟方進後來知道了這事,就在胡常集中門生講課時,派自己的學生去胡常處旁聽,並向胡常請教經書中的疑難問題,認真進行記錄,這樣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胡常明白了翟方進是在有意推崇他,為他樹立威望,於是心中感到有些過意不去。從此以後,在官場和知識界中胡常也開始稱頌翟方進了。

尊人才能自尊,迂腐的儒士常被這規律驅使行動,卻不知其中的道理。

魏勃掃門求見

魏勃年少時,曾十分崇拜齊匡宰相曹參,非常想見他一麵,無奈家境貧寒沒有高地位的親朋好友幫助引見。於是聰明的小魏勃想出一個妙法,他獨自趁天不亮時悄悄走身前去掃宰相近侍宮家的門庭。過了幾日,宰相的侍從看到自家大門前的道路天天被打掃得潔淨如洗,十分詫異,他想可能出了神仙鬼怪,就在一早躲在門後窺視,終於捉到了魏勃。魏勃向他道出了原委:“我很想見宰相,恨無機會,很願意為您效力,萬望您幫我引見”不久侍從把魏勃領去見了曹參。

曹相國最坦誠和藹,平易近人,不是那種防範如崖岸的人,而魏勃想見他一麵還如此困難,由此可推想,其他為官者同百姓就離得更遠了。

叔孫通的服裝

叔孫通最初穿雅潔的儒士服裝去見漢王,沒想到漢王十分厭惡他這種打扮。於是叔孫通下朝後立即更換了服裝,穿著短衣,渾身上下是楚國的打扮,漢王見了大喜。當時叔孫通教一百多弟子,他不講別的,隻講舊時強盜、俠客、壯士怎麼升官發財的故事。儒生們都紛紛抱怨。叔孫通聽到後說:“你們發什麼牢騷,你們難道能打仗嗎?你們等著看我的吧,不要著急。”以後,叔孫通雜采古禮和秦製,製定了漢代的禮儀。

王陽明妙收豪傑

王龍溪青壯年時負氣仗義,打抱不平,很有才學,天天在酒館賭場中度過。王陽明(王守仁)多次想會見他,都未能實現。以後王陽明每天命自己的弟子練習下棋、賭博,歌呼飲酒。時間長了練出一套技術。於是王陽明秘密派遣自己弟子跟蹤王龍溪,隨著他來到酒家,要求與王龍溪一起下賭。王龍溪笑著說:“迂腐的儒生也會賭博嗎?”陽明弟子答:“在我的老師門下天天賭博。”王龍溪大驚,求見王陽明。一見王陽明氣宇軒昂的樣子,便敬禮自稱為弟子,才能如王龍溪這樣,王陽明就一定要得到他。然而不是王陽明,誰能降服王龍溪這樣的豪傑呢?如果王龍溪遇到當今的學問家,他們會按酒場賭徒的罪名來論處他呢!

王曾與丁謂

北宋丁謂任宰相時期,不許同僚在退朝後,單獨留下來向皇上奏事。隻有王曾非常乖順,從沒有違背上司的意圖。一天王曾對丁謂說:“我沒有兒子,老來感覺孤苦。想要把親弟的一個兒子過繼來為我傳宗接代,我想當麵乞求皇上的恩澤。又不敢在退朝後留下來向皇上啟奏。”丁謂說:“就按照你說的那樣去辦吧!”王曾趁機單獨拜見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書,同時上告了丁謂的行為。丁謂剛起身走開幾步就非常後悔。沒過幾天,宋仁宗上朝,丁謂就被貶到崖州去了。

王曾獨自能順服丁謂的苛求,而終於做出叛離丁謂的行動。同樣,蔡京一開始奉行司馬光路線,最終又徹底背叛司馬光。二者看似相同,實際上前者是君子的苦心,後者卻是小人狡猾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