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走步健身運動需要強度,需要有一定的運動距離做保證,每次走步的距離短了不行,幾米、幾十米、幾百米是很難達到健身效果的;每次走步的距離長了也不行,幾萬米、十幾萬米不但對身體不利,反而會破壞身體健康。

再好的健身運動必須要有量的控製,沒有合適的“量”,也難有效果。

在我們身邊,一些走步健身者常常抱怨走步運動沒有效果,每天走步,身體不但沒有健康,反而感到很不舒服。這是怎麼回事呢?

現象之一:有人號稱每天走步健身,實際上就是在門口轉悠幾分鍾,遇到熟人再說會話,幾百米的距離都不到,回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了,這叫走步健身嗎?

現象之二:有人聽說走步健身好處多,心血來潮,一股勁走幾十公裏,累的筋疲力盡,嚴重透支體力,能有好處嗎?

現象之三:有人時間充裕,每天走三次步(早、中、晚),每次的距離都超過10公裏,累計起來超過30公裏,身體能吃得消嗎?

……

膝關節磨損了,很難恢複了

前幾年,50歲的馬女士看著衣櫃裏的漂亮衣服一件也穿不上了,決心走步健身,下了幾次決心也沒有把走步堅持下來。身體越來越胖,越來越懶惰。

前幾天,她的同事因為高血壓導致腦出血突然死亡,她害怕了,真正決定開始走步健身。星期六早上,她心血來潮,換上衣服,從駐地德勝門徒步走到頤和園,整走了大半天,累的她全身酸軟,打車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感到膝關節疼的難受,無法站立,立刻去醫院檢查,在拍片後,醫生嚴肅地告訴她膝關節磨損嚴重,傷得不輕,很難恢複了。她十分後悔自己的衝動與無知。

馬女士心血來潮,從德勝門徒步走到頤和園,距離超過了20公裏,損傷了骨頭與膝關節,值得人們深思。那麼,走步健身時,距離如何把握呢?

一是尋找適合自己的距離。一般情況下,正常的成年人一次走步健身應控製3000~10000米之間,少了沒有“量”,多了容易透支體力。

二是累計距離總量控製。有人每天走幾次步,早上走,中午走,晚上走,一定要分配好體力,如早上走的距離少,中午、晚上就適當增長一些,但是總的距離不宜超過15000米。

三是適當改變。多年形成的走步距離很難改變,為了健康一定要改變,因為一切都要以健康為主,以不傷害身體為主。所以說走步距離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根據年齡、天氣、地形、空氣、身體健康情況及時調整,年輕時、體力好時可以適當長一點,年齡大了,身體狀態不好時,適當減少距離。

走步的距離對於健身效果有著直接關係,應認真總結,找出適合自己的走步運動距離。

§§第四章 我要健康,提倡快樂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