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好心情給我們好生活(1 / 3)

現代醫學表明,一個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中樞神經係統就會處於最佳功能狀態。我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懂得憤怒時要寬容;過喜時要收斂;悲傷時要轉移;憂愁時要自解;焦慮時要分散;驚慌時要鎮靜。我們要學會隨遇而安、冷靜思考、泰然處之。讓我們靜心享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讓健康長壽、幸福和諧永遠都在我們身旁。

一、“笑一笑,十年少”

“笑一笑,十年少”這是流傳在我國民間的一句有關精神衛生的諺語。它是精神情緒與健康長壽兩者關係的最生動、最精辟的總結,也是古今中外的一條被驗證的“長壽秘方”。3

人是精神和肉體的統一體。身、心之間有明顯的相互作用。一個人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的工作、生活和身體健康。從醫學上來看,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反應,是精神愉快的表現。笑能消除神經和精神的緊張,使大腦皮質得到休息,使肌肉放鬆。特別是在一天緊張勞動之後或工間休息時,說個笑話,聽段相聲,大腦皮質出現愉快的興奮灶,有利於消除疲勞,增進健康。

歡笑還是一種特殊的健身運動。人一笑便引起麵部眼、口周圍的表情肌和胸腹部肌肉運動。“捧腹大笑”時連四肢的肌肉也一起運動,從而加快了血液循環,促進全身新陳代謝,提高抗病的能力。

笑對呼吸係統有良好的作用,隨著朗朗笑聲,胸脯起伏,肺葉擴張,呼吸肌肉也跟著活動,好比一套歡笑呼吸操。同時,哈哈大笑還能產生“出汗、淚湧和涕淋”之效果,起到促進汗液分泌,清除呼吸道和淚腺分泌物的作用。笑是一種最有效的消化劑,愉快的心情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歡聲笑語可促進消化道的活動,使人食欲大增。

笑還具有祛病保健、抗老延年的意義。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生活的每一印象易於感受,不管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美國出版的《笑有益於血液——幽默的醫療作用》一書中列舉了笑能治療多種疾病的科學道理,指出笑能緩解頸部肌肉的緊張度,所以對頭痛病特別有效。著名化學家法拉第因用腦過度,年老時經常頭痛,他受“樂以治病”的啟發經常去看喜劇,被逗得大笑不已,最終頭痛病不藥而愈。

美國記者卡曾斯得了一種在目前醫學上難以治療的疾病,他也是在一次因為看喜劇片大笑鎮痛的實踐下,自己擬定了看喜劇影片——笑——吃飯——睡覺——笑的“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治療”後病情大有好轉,十年後當有人遇到他時已是個完全健康的人。我國評劇名演員新鳳霞在談起情緒與疾病和健康的關係時,深有體會地告誡人們“不生氣”是保健的秘訣。

近年來,我們對長壽老人的調查也說明:性情溫和,樂觀開朗是他們共同的養生大法。為此,隻有“笑口常開”才能“青春常在”,讓我們盡情地歡笑吧。

三、寧心養神

人生在世,有數不清的幸福和快樂,也亦有許多憂愁與煩惱。今日世界,紛亂喧鬧,節奏緊湊,人們都處於緊張的精神狀態中,於是各種“現代病”直線上升。究其原因,無一不是與緊張、煩惱有關。

醫學研究表明,情緒與健康兩者緊密相連。凡情緒樂觀開朗的人,可使其內髒功能健康運轉,增強對外來病的抵抗,同時在平靜的情緒狀態下,方可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因此,古人的養生之道之一,便是寧心養神。

寧心養神便是清心寡欲,以一種崇高的寬容,使世間一切無謂的煩惱,煥然冰釋,使人對功名利祿等身外之物了無牽掛,進入一種高超的心靈狀態。

寧心養神便是靜聽天籟。風聲、雨聲、鳥聲、水流聲,便都是天籟之聲。靜聽天籟,就是洗腦靜心、陶冶性情、調節神經、鬆弛心理。如清晨,可聽樹葉響動,聽蟲兒的吱卿,聽鳥兒的啁啾,聽輕揚過樹梢的款曲……由近及遠,由低及高,由粗略到細微;所有日常的積塵、積怨、積鬱、積憂、積乏,頃刻都會化作煙雲。靜聽天籟就是以歸依自然的方式,安慰緊張與煩惱,使之寧心養神,獲得深度的休憩。

三、擁有平常心

大千世界,七彩人生,做人實屬不易;麵對生活,為人處世,做人需要平常心。學會平常心,乃是做人的一種訣竅,從從容容,情操高尚,生活就會燦爛。平常心像一灣清澈的水,平常心像一條寬敞的河,平常心能納苦辣酸甜,平常心能容世間冷暖,有道是:熱愛生活,平常心是金。

擁有一種平常的心是很難得的事情。生活中多一些平常心,就會少一些煩惱。人的一生難免有些坎坎坷坷,碰碰撞撞,沒有必要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更沒有必要看破紅塵,喪失信心,要直眼看世界,冷靜待生活,隻要樂觀豁達向前看,充滿信心往前奔,人生沒有淌不過的河,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要相信黎明前的黑暗是暫時的,千萬不要心灰意冷,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隻要擺正心態,坦然處事,保持一顆平常心,生活就會充滿陽光和幸福,就能堅定生活信念,排除萬難,勇往直前。

平常心是一曲坦蕩的歌。生活中為人處事,從容,心胸坦蕩,這是做人的起碼要求。要學會理智地看待人,正確地對待人,客觀地評價人,遇理能謙虛,遇非禮能容忍,遇利益能謙讓,遇小人能大度。生活中、工作中千萬不能斤斤計較,見利忘義,更不能貪得無厭,要擺正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大事與小事之間的關係,有崇高的道德情操。要思想寬廣,交人交心有度量,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做一個深明大意,胸懷坦蕩,正直明理的人。“心底無私天地寬”、“宰相肚裏能撐船”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