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3 / 3)

3.不把話說得絕對,準確表明存在兩種可能。

4.確保不冤枉無辜者。

26

1.qì hùn

2.“實現”改為“完成”

3.指脫水變幹而不腐爛變質的屍體。

4.

(1)借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方法,研究巨石的構造而得出的化驗結果。

(2)在石頭中發現的一縷掉進混凝土中的人發。

5.能夠保存動物屍體,還能夠使食物保持新鮮,使刀片變得更為鋒利並延長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種子的發芽率。

6.示例: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國王胡夫的陵墓,它的外形近似漢字的“金”字。該塔氣勢雄偉,令人歎為觀止。

7.示例一: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創造了世界奇跡,為後人所景仰。示例二:科學是無止境的,人類隻有不斷地研究探索,才能揭開科學的奧秘。

27

1.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連接內地與康藏的貿易通道。

2.唐代宋代元代清代

3.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視“茶馬互市”的原因。

4.在“茶馬古道”沿線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製度,把以“茶馬互市”為主的交通線路定為正式驛路,並設置驛站。

5.“茶馬古道”既是經貿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對促進康藏地區經濟發展、加強漢藏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的曆史作用不容低估。

6.唐代文獻中才開始有“茶馬互市”的記載,而“茶馬古道”的說法晚於“茶馬互市”,所以,“茶馬古道”的說法不應該早於唐代。

28

1.微波食品有損健康

2.強調突出全部如此,無一例外。

3.

(1)微波輻射(或:微波泄漏)。

(2)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對健康的危害)。

4.微波爐用交流電產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鍾數億次的速度旋轉,造成分子之間巨大的摩擦,從而產生熱量。

29

1.以水為中心,主要建築物絕大多數臨水而建

2.園內可分中、西、東三部,以中部為主體中 西東 空間主 次

3.D C B A

4.略

30

1.“明月幾時有”取決於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

2.D

3.B

4.ABD

5.

(1)打比方

(2)作比較

6.邏輯順序(由果推因)

議論文

PK考點

1.議論分析事理,闡明作者的觀點和主張

2.論點論據論證論題分論點表示判斷的陳述句,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開頭結尾文章中間

3.引論本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立論駁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5.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確鑿充分典型(有代表性)比喻

6.事實論據道理論據統計數字定理名人名言證明和被證明

7.概括嚴密

超級訓練

1

1.國際化首先要尊重母語

2.服務業隻提供英文菜譜;晉升職務、評職稱要考外語;產品隻用外文標誌;許多學生不重視漢語學習,漢語比賽比不上留學生。

3.本土文化、母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丟失本土文化、母語也就談不上國際化。(意思對即可)

2

1.A 2.C 3.D 4.E

3

1.在用人問題上,要用其所“長”(或任用人要發揮他的長處)

2.親賢臣,遠小人……;親小人,遠賢臣……

3.

(1)第一段通過比喻提出“在用人問題上,要用其所長”的論點。

(2)第二段先列舉劉邦善於用張良通曉戰略、蕭何善於鎮守後方及韓信善於統率大軍之長,從而成就帝業的事例。後列舉諸葛亮用馬謖精通兵書之長,取得成果;用馬謖帶兵打仗之短,造成街亭失守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麵證明了論點。

(3)第三段在前兩段的基礎上作總結,指出“用人之長”的重要性,告誡人們要牢記曆史教訓(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並提出領導幹部用人之要訣。(意思對即可)

4.反義詞:愛憎 惡善 賢人庸人正人小人

作用:

(1)從用人範圍、態度等方麵提出要求。

(2)體現議論文用語準確、嚴密、富有感情色彩的特點。

5.使用人才,保護人才,克服其短,發揮其長。

4

1.胡亂改造旅遊資源,粗鄙的、淺露的、娛樂化的、商業化的在三峽“創造”的人文景觀。這是作者的擔憂,還沒有成為事實。

2.我們將把一條具有七千年曆史的積澱深厚而迷人的長江,改變為一條淺薄的、庸俗的、旅遊化的長江。

3.不是,作者隻是反對胡亂地開發旅遊資源――無論是曆史人文資源還是大自然資源。

4.用道理論證,層層深入地剖析,使道理深入淺出,令人信服。

5.製訂法規,成立專門的執法部門;旅遊部門合理規劃等。

5

1.劉向隻是說出了學習對於人生各個階段所起的作用,而佐藤一齋則進一步闡明了學習與人生各個階段發展的關係,內涵更豐富,意義更深遠。

2.引用論證、舉例論證。

3.“學習――永遠不晚”。

4.老人的腦仍然功能驚人。證明了中心論點“學習――永遠不晚”。

6

1.

(1)堅忍不拔的事業心,從來就是成功的基石,勝利的源泉。

(2)引用司馬遷的故事引出論點。

2.過分地看輕自己。

3.

(1)

(2)

4.B

5.將事業心與“個人主義”“名利思想”“白專道路”之類夾纏不清。

6.略

7

1.“幸福是一種經曆……是一種生活的從容。”

2.略

3.因為幸福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有了金錢的人不一定幸福,清貧的人雖然沒有多少錢,但若他能做到上述的三點,他也可以幸福,因此人的幸福感不可能被清貧剝奪。

4.做到下麵三點就可以跨入幸福之門:

(1)“自己把自己說服了”;

(2)“自己把自己感動了”;

(3)“自己把自己征服了”。

(或理智的勝利、心靈的升華、人生的成熟)

5.不是毫無道理的臆斷推想,而是以事賦理,寓理於事,比如說在闡釋幸福的內涵時,除了從理論上闡述,還列舉了很多事例,如“在從洗衣店裏取回他或她的一套衣服時”。這些都十分令人信服。

6.本文不少語句言簡意深,富有哲理,如“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悄悄地開,又靜靜地落,有如不知名的小花”;還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1.窮追不舍:舍,放棄。追到底不放棄。

喜形於色:抑製不住的高興流露在臉色上。色,臉色。

2.起巧妙引入正題的作用,把時間比喻成獅子,賦予時間以生命與情感。

3.時間是忠誠的,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意誌不要指望時間是公正的。時間的含金量,取決於生命的質量要珍惜時間。

4.引證法、喻證法、舉例法(例證法);(舉例略)作為各種論證使論點更突出。

5.排比段的形式,呼告的修辭手法,反複詠歎,起到啟人深思、催人奮進的作用。

6.不能,“蹭”非常形象地寫出了時間是不留情的,在你不經意中“蹭過來咬一口”。

1.略

9

2.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省察一番:我是不是一個偷竊自己的人?

3.道理論證。

4.他們試圖偷竊別人,卻使自己蒙受了巨大損失。

5.

(1)不易被自己發現。

(2)不斷延續下去。

6.時間和生命。

7.他們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何在。

8.略

10

1.智者無言。

2.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3.人不能靠語言來顯示高大。

4.以沉默示人引出下文對人生的思考

5.略

11

1.知足安分達觀應盡的責任沒有盡

2.人人必須盡責任。

3.

(1)不盡責任,丟開不管;

(2)盡了責任,再無負擔。

4.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5.本文是從“最苦”與“最樂”兩個側麵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容“談責任”關係不大。

6.有三個要點:

(1)每一個人都要有責任;

(2)盡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內容;

(3)盡責任,就會快樂,否則,就會陷入痛苦。

12

1.

(1)磨刀不誤砍柴工,機遇偏愛有準備之人;

(2)不論做什麼事,隻有事先養精蓄銳,做好充分準備,到時才能一舉成功;

(3)平時不準備,臨時抱佛腳,機遇到來時可能錯失良機……

2.通俗易懂,如拉家常;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啟發性強;活潑酣暢,邏輯性強。

3.表明了作者對老警官持批評(否定)態度,說明老警官平時準備不充分(警惕性差)。

4.(示例)問題:閱讀上麵文章,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嗎?請把你的想法寫出來。答案:作者意在告誡人們,平時要積極準備,充分學習訓練,到時才能一舉成功,不被“擊斃”或淘汰。

13

1.略

2.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應該正確對待榮譽和恥辱。

3.把成功當作起點,把榮譽當作鞭策,不遮蓋恥辱,記住恥辱,勇敢地從失敗的恥辱中走出來。榮譽和恥辱都是雙麵刃,要正確麵對。

4.絕大多數獲獎者在摘取桂冠後,都走起了下坡路,再也沒有力作問世。

5.絕大多數獲獎者在摘取桂冠後,都走起了下坡路,再也沒有力作問世。在20世紀80年代十位獲獎者中,除一人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外,其餘的九位都已銳氣不再當年,別說那些問鼎之作,就是稍微像樣些的東西都拿不出來了,有的甚至已經偃旗息鼓、封墨停筆了。

6.略

14

1.我們應重視對人的思想的培養,特別是注重培養一種叢生的觀念、野生的思想。

2.證明幾千年的孔子、老子等人的著作反映了人類所需的基本思想,它們不因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我們現在有許多家長置這些人類思想的精華於不顧,實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3.這種現象背後的動機是好的,有些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行動上還得三思。這首先要看一看自己是什麼角色,能夠做什麼角色。這一點很重要,卻往往被有些人疏忽了。

15

1.後悔真的無用麼?

2.B C A

3.後悔對未來有用;後悔對心靈有用。

4.死刑犯認為“後悔無用”,作者的觀點是“後悔有用”。這樣寫,將兩種對立的觀點對舉出來,進行分析比較,以闡明正確觀點,對比鮮明,是非清楚,給人印象深刻。

5.略

16

1.幹淨團結

2.B C

3.說明奧運會在百年間,得到了驚人的發展和壯大。

4.少年中國說梁啟超

5.新格言的提出是道德的淨化、人性的回歸和時代的需要。

6.略

17

1.畫掉:蔽敝 憑評 步布

2.英國的“啟發式”加“放羊”的教育中國傳統教育

3.指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解答。指授課形式自由、開放。

4.麵包、餅幹、糕點是小麥做的威士忌是以小麥為主要原料的原因:因為“麵包、餅幹、糕點”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熟悉,而且它們都是固態的,容易分辨;“威士忌”是液態的,一般人較注意直觀,隻有聰明的孩子才會去注意本質。

5.“灌輸教育”的特點:麵向大多數學生,具有“平民精神”,讓多數中智學生得以按部就班地成長,但它具有強迫性,扼殺了最聰明學生的創造力;“精英教育”的缺點是:忽視了多數處於中等智慧程度的學生。

6.略

18

1.節儉不僅是經濟方麵的事,而且牽連到思想品質。

2.C

3.D

4.物質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們在工作、勞動、學習上的精力;還可以養成人們拖拉懶散的作風。

5.第[5]段末

6.腦子裏過多地想著一頓佳肴……精力和時間去考慮到工作。

19

1.夾敘夾議(或敘議結合)

2.略(此為開放性試題,對哪一句感受最深都可以,但得講出理由:首先,從語言角度,要用語文知識解釋句子的特點;其次,從思想內容角度回答。如:對“人活著的每一天不是為了悲傷,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困難,都需要愉快地去生活”感受最深的理由是:語言精辟,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富於人生哲理,給人以啟迪,能影響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3.比喻論證

4.略

5.無論哪種老師以什麼動機走上講台,都應注重自己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喜愛。

20

1.是從大學校園裏的奇怪現象:100%的學生強烈反對校園裏的不文明行為,但也是這100%的學生承認,校園裏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就發生在自己或同學身上。

2.有社會公德。

3.最難的是人們不是不知道一般的道德標準和是非善惡,而是明知故犯。

4.B

5.官僚特權文化對整個社會文化和道德起了很大的敗壞作用。

6.“主流文化”指當前進行的公民道德建設;“大眾文化”指人們潛意識裏的那種可以因人而異、“獨我例外”的心態。

7.略

21

1.針對學生造句時的那些調侃的話語進行議論的。

2.是該淨化我們的語言了,讓我們說話做事文明些再文明些。

3.客觀原因是:社會變化快,孩子所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語言變得越來越豐富。主觀原因是:孩子是善於模仿的,在接受的過程中更難免泥沙俱下,魚目混珠,而小孩兒又哪能有那麼多的免疫力,哪能甄別區分那麼多。

4.承上啟下

5.責無旁貸,當有“守土有責”的責任和意識。

6.沒有全盤否定。首先他認為不能隻讓孩子受訓,關鍵是要淨化語言環境;其次他認為教育孩子說話要適當,要合情景,要合情合理。

22

1.用比喻的說法,形象地說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個人成長曆程中的重要性

2.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再然後是自然地成為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3.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的心中留下的投影

23

1.一個冬季不久大批

2.原因

3.議論道理

4.啟下,由物及人,深化主題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6.牧場主又請來了醫生防疫治病。

7.我們不妨說一聲:“你好,對手。”

8.羊群的興衰,秦朝的興亡,拳王的勝敗。闡述的道理:有對手,保持警惕,便不失活力。

24

1.人們總是很吝嗇對別人的欣賞要欣賞別人(要善於欣賞別人,要學會欣賞別人)

2.舉例欣賞的力量是神奇的(欣賞的作用)許多東西值得欣賞敞開胸襟(善於發現)

3.冷漠(漠不關心)

4.欣賞是真誠的(欣賞是對別人真誠的肯定),阿諛是虛偽的(阿諛是對別人虛假的討好)。

25

1.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2.發現核糖核酸走向網絡

3.讓學生自己學習

4.將想像出來的21世紀的科技成果組成一個排比句即可。

26

1.不僅要適應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根據工作的特點有所思考,有所發現,不斷有創新思路,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2.工作中,悟性深淺、敬業精勤與否,是事業發展和進步的關鍵小方不懂得在工作中學習,沒有自己的發現,沒有創造性的認識和見解

3.

(1)隻是死記現成的知識概念,不知道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達到舉一反三。

(2)學習思維的規律與方式,找到打開思路的鑰匙。

4.等待那些有權的大官從中了解到過重的賦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5.要想事業有成,必須善於在實踐中活學活用知識,並逐步達到開竅悟道的境界

27

1.生活中某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就驕傲起來,滿足於現狀,沾沾自喜於一得之功、一孔之見,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2.應該丟掉“先前闊”,培養進取心,多看看現在,多想想未來。

3.

(1)死死抱住從前甚至祖宗的榮譽和功業,打腫臉充胖子;

(2)送東漢科學家的發明去參加今日之科研成果展覽;

(3)《中國世界之最》列舉的幾乎全是古人的成就。

4.“先前闊”危害極大。

5.舉例論證,如舉出清政府因抱“先前闊”心態以致斷送土地銀子來論述其危害性;對比論證,如中國人對火藥、指南針的態度和洋人對它們的態度。

28

1.驕橫(hèn?)謙遜(xùn)

2.言為心聲文明語言

3.談談“說話”(或:論“說話”)

4.(e)(f)

5.道理對比比喻

6.這句話強調的是要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得體地使用禮貌語言。這樣才能顯示出說話人文雅、和氣、謙遜的氣質,讓人看到一顆善良、純正、美好的心靈。

7.能認識到禮貌用語的重要性,言之成理,表述流暢明確即可。

29

1.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現象。整個人生是一個不斷地得而複失的過程,就其結果看,失去比得到更為本質。

2.能夠接受一切的心靈,不會患得患失,不會因遭受重大失去而一蹶不振,不會計較小損失;能夠接受一切的心靈,能在內心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從而從容地品嚐人生的各種滋味。

3.示例:

(1)我們是不是對所有的“失去”都要“習慣”?

(2)當然不是,比如理想、信仰、誠信、尊嚴、操守等。

4.D

30

1.ài liè

2.大力弘揚奮鬥精神

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4.把個人奮鬥融入到為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中。

5.因為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置於個人的利益之上,不畏艱辛,工作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並在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6.此題為開放性題目,內容合理即可。

7.略

??詩歌

1

1.B

2.C

2

1.抓住了送別時的語言(“珍重”“沙揚娜拉”)和送別時的情態――“低頭”(鞠躬)來進行刻畫。

2.寫出女郎嫻靜、柔媚、弱不禁風的體態。襯托出女郎在離愁別緒籠罩下難以忍受的內心痛楚。

3.抒情

4.

(1)在分別時,女郎把分別時的千言萬語、千萬情意都集中在這一聲“珍重”中;

(2)“珍重”的祝語表達了女郎對朋友的愛慕和敬仰之情;

(3)這一聲“珍重”中還包含了女郎不忍離別又不得不離別的“憂愁”。

3

1.父親為了支撐一個家,任勞任怨,飽嚐艱辛,正是歲月的風吹雨打使父親的眼睛變得渾濁而深沉。

2.父愛無私而深沉,默默傾注在子女身上,就像老井一樣,默默無聞地將井水貢獻給人們,任勞任怨。

3.略

4.父愛父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5.當父親將愛傾注在子女身上,看到子女的成長,心中充滿了慰藉,所有的辛苦都化做了欣慰的笑容。因此,眼神變得“清澈透明”了。在詩中“桶”即子女,而井水即父親的愛。

4

1.那段青春的記憶,它可以指某一個人、某一段感情,也可以理解為指代青春本身。

2.“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這句話是作者對青春的最大感悟,用“書”來比喻青春,表達了青春是值得珍藏的但也是易逝的不易保存的。

3.憂傷沉鬱,但不是那種絕望的悲觀的歇斯底裏的悲傷,而隻是淡淡的,透著一種對青春理性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已逝的青春的懷念之情。

4.與“倉促”相對應。青春時代我們正處於年少輕狂的年紀,會做出許多傻事,會犯許多錯誤,為著一些自以為會刻骨銘心的感情長籲短歎,揮霍了大把的光陰,因此說“拙劣”;而青春又是轉瞬即逝的,還來不及細細回味,它就走了,因此說“倉促”。這兩個詞是詩人對青春的真實描述,是不完美的完美。

5.無奈、懷念

5

1.B

2.C

6

1.這裏的“鳥”象征著人們對夢想的追求,“樹”象征著夢想的出發點。“鳥”和“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樹”是“鳥”的棲息之地,“鳥”飛累了,隻有樹是它溫暖的歸宿,而鳥兒飛翔於藍天,也是因為有了樹的守望才有意義。如果說“鳥”是我們的話,那麼“樹”就是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

2.鳥是生活在樹上的,然而鳥兒為了自己的理想,終究還是離開樹去展翅飛翔,即使飛得再高遠,如果它飛累了,還是會選擇樹作為它的棲息地,而樹也會一如既往地接納它。

3.“鳥”飛得再高,如果沒有了一直守望著它的那棵樹,那麼它的飛翔、它的追求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一個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沒有人為你祝福,沒有人為你等候,沒有人為你驕傲,甚至連一個嫉恨你的人也沒有,你的心一定會荒蕪一片。

4.鳥的理想。“離雲朵很近”有“高”的意思,指鳥希望越飛越高,直達天際

5.B

7

1.醴翩躚璀璨彌漫

2.當社會政治黑暗時,中國共產黨就如同沙漠的船――駱駝一樣,滿懷信心地昂首天外,導引著中國人民,走向光明的新社會。

3.展示的是中國共產黨由創建到執政到謀求發展的曆史過程。

4.A D

8

1.從“做一隻長了翅膀的小精靈”“有螢火在遊”“流水賬似的日記”等處可看出。

2.“漸呈修長”從這幾個字可以看出“我”正在告別童年,走向成熟

3.“在一頁頁深藍淺藍的淚痕裏,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語句。”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