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這句意味雋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2]“明月幾時有”呢?幾乎人人會答:每月十五(農曆)月兒圓。可是,這個答案既對,又不對。今天,站在地球上觀察,作出這樣的回答是正確的。可如果從天文學的角度作客觀考察,或上溯億萬年,或下推億萬年,這個答案卻是錯誤的。這是為什麼呢?還得從“明月幾時有”說起。

[3]“月有陰晴圓缺”,道理何在?這是由於月亮是繞著地球旋轉的,它本身並不發光,而是靠反射太陽的光而發亮。當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的時候,對著地球的一麵照不到太陽,因而我們看不見它。當它沿著軌道繼續轉動,我們就可以漸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彎弓月了。當它正好轉到和太陽相對一麵的時候,一輪白玉盤似的皎月,就會高懸夜空。可見,“明月幾時有”取決於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

[4]今天,月亮繞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們看到它,也就是經過一圓一缺這樣一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明月十五有”是對的。然而,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不是從來就是如此呢?

[5]科學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億年前,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現今的3倍,這就是說,當時,月亮繞地球一周隻需9天,也就是說,那時候一個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關資料還告訴我們:7000萬年前,月亮繞地球一周所用的時間是逐漸變長的。可以預料,再過幾千萬年以至上億年,每個月將會變成40天、50天,明月也會變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6]這似乎是奇談怪論,其實這並不奇怪,這就是物質世界永恒運動的道理。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運動速度本身也在“運動”著。所以說,“明月幾時有”這個答案曆來不是固定的,將來還是這樣。任何想把這個答案固定住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1.用“()”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2.根據第[3]自然段內容,思考一下,“明月”應在()處。(從A、B、C、D四處中選一處)

3.文中第[5]自然段的橫線處應填()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4.第[6]自然段中加點詞“曆來”可與下列的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對應(多項選擇)()

A。4億年前

B。上千萬年前

C。再過幾千萬年以至上億年

D。今天

5.下列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1)一輪白玉盤似的皎月,就會高懸夜空。()

(2)4億年前,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現今的3倍。()

6.本文的說明順序是()。

§§三、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