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妻不服氣地說:“好像你看過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說:“我看過,常來看的。”
聽一個盲人連連響亮地說出“看”這個詞,叫人頓生悲涼,也覺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譏道:“介紹人不是說你胎裏瞎嗎,啥時看到這裏好景色呢?”
盲夫說:“別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來一點兒不比別人少啊。”
他說著,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著粗糙的樹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極小的葉子上,說:“你看到了嗎?多老的樹,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凜然一驚。世上有很多東西,看了如同未看,我們眼在神不在。記住並真正懂得的東西,必得被心房繭住啊。
後來盲夫婦有了果實,一個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漸漸長大,上了小學,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後,跟著杖子走。慢慢膽子壯了,綠燈一亮,就跳著要越過去。父親總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著柏油路說,“讓我再聽聽,近處沒有車輪聲,我們才可以走……”
終於有一天,孩子對父親講:“爸,我給你帶路吧。”他拉起父親,東張西望,然後一蹦一跳地越過地上的斑馬線。於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著目光如炬的孩子,無所顧忌地前行,腳步抬得高高,輕捷如飛。
孩子越來越大了。當明眼人都不再接送這麼高的孩子時,盲人依舊每天倚在校旁的楊樹下,等待著。
1.文中的盲人用什麼去看世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倒數第二段第一次寫了接孩子的情景。聯係上下文,看看對本段的分析是否正確。(正確的在括號內打“√”,錯誤的在括號內打“×”)
1)盲人帶著孩子回家,是盲人在引路。()
2)此時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做盲人的帶路人了。()
3.第四段中省略號有什麼作用?
4.“有一天,我買了一堆雜物”後,為什麼放下50塊錢,還說“不必找了”?
5.作者為什麼說自己“又一次錯了”?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作者又一次錯怪了盲人在做“黑”生意。
B。因為作者明白了盲人需要的並不是別人的施舍而是尊重。
C。因為盲人責怪作者多給了錢。
D。因為盲人看透了作者炫耀自己有錢的陰暗心理。
6.盲人說“多老的樹,芽子也是嫩的”。這說明盲人()。
7.當明眼人不再接送孩子的時候,盲人依舊如故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