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小說創作答蔡葩問(代後記)(3 / 3)

同時,我熱心於我省文學出版活動,2008年10月,主編小說集《二十九種激情》,收入海南本土作家29人38篇作品,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牽頭組織出版海南首部小小說作品集《帆起南岸》,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蔡:海南小小說相對滯後。作為海南小小說領軍人物,你肩負重要曆史使命。請你描繪海南小小說的發展遠景規劃。

符:在當代,小小說有成千上萬的寫作者,而在海南寫小型小說的作者並不多,能寫成氣候的就更少。我多年堅持小小說創作的同時關注著海南小小說的動態及趨勢,早期韓少功、曉劍、夏萍、廖懷明、韓芍夷、林太榮都寫過小小說,韓少功的《棋霸》就曾獲首屆《小小說選刊》兩年一度優秀獎;曉劍的《釘鞋》被《小小說選刊》選登和收入選集;夏萍的故裏舊話係列頗受好評,她的小說集《人在天涯》就收進大部分小小說,記得《退潮後的灘岸》、《趕海人故事》曾被《小小說選刊》選載;廖懷明當年主持《海口晚報》副刊辟專欄扶持了一大批小小說作者,若幹作品還獲“春蘭,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獎勵。還他本人出了一本點評東南亞微型小說鑒賞本《海那邊的中國人》,《毒魚案》被《小小說選刊》選載。但近年來他們卻少見小小說流於筆端。多年來,海南本土作者寫小小說中的佼佼者有王輝俊(曾出版小小說專集《椰島情調》)、潘春雄(出版小說散文集《一紙風情》)、王義和(出版小說散文集《真情永遠》)和符朝榮(曾有作品被《小小說選刊》選載)。王輝俊出版的小小說集《椰島情調》,我曾為他寫評論《滴水裏的太陽》發表在北京《金潮》(今《金融作家》)文學期刊上;符朝榮《巷道的故事》發表在《中國交通報》上,並獲全國交通係統小小說征文一等獎;另一篇《石橋的故事》在《海口晚報》發表並被《小小說選刊》選載。儋州有個叫牛福盛作者寫的小小說也上過《小小說選刊》。1995年,我受河北文聯《小小說月刊》所托,組稿在該刊發表海南張麗婷、成可、陳旭浪、王義和等人的小小說,其中王義和的小說還多次在《滄州日報》和《東北亞經濟報》發表。近年來,韓少功創作的諸如《青龍偃月刀》、《事故之後》等係列作品屢被選載,他的《蠻師傅》還獲得首屆蒲鬆齡小小說獎,為海南的小小說創作贏得了榮譽。2009年春,我牽頭組織編輯《帆起南岸》海南五人小小說集,收進王輝俊、王義和、潘春雄、符朝榮等60篇作品,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文學報·手機小說選報》執行主編淩鼎年作序《直掛雲帆濟滄海》對海南五位作者小小說作品作了賞析與肯定,寫道:“他們在紛繁蕪雜的生活裏選擇文學,表現人生與時代,那是一種人生體驗世界的心靈訴說,更是生命理想的追尋和精神守望。”2010年下半年,我又組稿擬出版海南小小說精選《退潮後的灘岸》,收入包括韓少功、曉劍、崽崽、張浩文等25位作者125篇作品,目前正尋求出版社出版。待條件許可,我將發起創辦《海南小小說》季刊,以推動海南小小說創作。

蔡葩,筆名魯樸,女,1965年6月生,原籍海南省樂東縣九所鎮羅馬村。中國作協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在海南自治州中學讀書,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在華南師範大學外語係英語專業讀書。1988年起曆任《海南開發報》記者、編輯,《中國日報》海南站記者,《服飾文化》編輯部主任,《教科導報》采編中心主任,《海南日報》文化生活部主任記者。

1995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海南日報》、《天涯》雜誌、《老照片》、《讀書》文摘、《讀者》、《文學報》、《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文摘報》、《美國僑報》等報刊發表文學和翻譯作品近80萬字。

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曆史隨筆集《有多少優雅可以重現》、《找回南洋》。《國醫出自海南島》獲第十三屆海南省新聞評獎副刊一等獎,《格格遺事》獲第十四屆海南省新聞評獎副刊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