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亭裏享用我們的點心,過來一位黝黑敦實的男士搭話,問我們是哪國人,從哪裏來,要往哪裏去?LP上說泰國人從來都是聊天專家,他們的問題會一串串接著來,讓你應接不暇。不過這樣的聊天專家我們一路上沒碰上幾位,還由於語言溝通不暢問題雙方都挫敗了談興,隻有那些英文還湊合的最愛跟我們這些超出平常生活經驗的奇異過客聊。比如眼前這位老兄,還問我們有無地圖,一副要對我們整個旅行計劃指點一番江山的架勢。果然,在“參觀”完我們自己研究好的路線之後,他意猶未盡,又沿泰南海岸線“巡視”一遍,告訴我們哪裏好哪裏不好;哪裏特別值得一遊,外國遊客還不知道,價格低原生態;哪裏擠滿了人潮最好避開。我們說這回時間不夠,他便流露出很為我們遺憾的神情說,那就下次去。再一聊才知道他去過中國深圳五六次,因為工作需要;還去過北京觀光旅遊,爬過長城,難怪比一般泰國人顯得見多識廣。這家小賣鋪是他妹夫開的,他住曼穀,過來走親戚,正好就碰到我們。臨別他還熱情掏出自己的名片給我們,要我們也留個Email之類的聯係方式。P一看他的名片,也與建築業有關,一下來了興趣。一路上見了這麼多泰式建築,與我們中國的有很大不同,作為建築師的P每每路過在建房屋,總要端詳觀察半天,末了得出結論:比咱國內施工質量好。以後若有機會再見,這二位可交流的東西應該更多吧。

繼續我們的旅程,繼續跟不斷的上坡作鬥爭(好幾個長長的上坡都隻能下車推),然後領受我們應得的獎賞:飛速俯衝的輕鬆刺激;又一次推車上坡……循環往複。終於,P回過頭來嚴肅宣布:“我們已經彈盡糧絕。”可不是嗎,僅有的兩瓶水早被我們喝光,到下一個村口再不買點東西,後果將不堪設想。幸好下一個村子及時出現,村口的大榕樹下,就是他們的Market(市場)。馬路對麵,是有石桌石凳的小賣鋪,最熱的正午時分,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有吃有喝還能躲陰涼的好地方。

既然支路上也沒設施齊全的“一滴油”加油站,我們幹脆既來之則安之,就在這小賣鋪門口紮營了,從1點過直等到3點過太陽稍微偏西了才再次上路。而這期間,對麵大榕樹下的市集越來越熱鬧,攤位越擺越多,光顧的當地人也絡繹不絕。買賣雙方大都騎摩托過來,難怪路上經過一些前不著村後不挨店的獨棟木屋,總覺得他們的生活水平一點不比城裏差,什麼都不缺的樣子,原來秘訣就在家家都有汽車或摩托車。別看這市集小到最多不超過10個攤位,種類卻很齊全:有賣菜的賣肉的賣魚的,有賣打包飯菜的,有賣烤香腸烤魚丸的,甚至有賣城裏市場常見的甜品冰飲、現場製作蛋卷等消閑食品的,一點不似我們印象裏中國那種農村集市的模樣。最有意思的是,每個攤位擺出的東西也不多,就算準了這個路口顧客的需要量。我發現一位男士的攤位上有煮玉米和煮紅薯賣,喜出望外,趕緊買了兩袋,吃的時候發現同樣10B一袋,這裏的量比我們通常在市場上買的大許多,於是和P商量:要不我們再買一袋,要是今天又很晚找不到住處,家有餘糧心裏不慌。P表示讚同,派我過街辦理囤積事宜。才不過10分鍾工夫,這個攤位便消失無蹤。我正東張西望,旁邊有人朝我嚷嚷,一看,正是剛才的攤主,他已“改行”在旁邊看菜攤了。隻見他兩手一攤,對我表示什麼都沒有了,賣光了的意思。想想也是,統共他隻帶來四袋玉米三袋紅薯,就被我買去兩袋,去掉差不多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