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能很明顯地看出泰國南部就狹長的一條,可隻有當你身臨其境,才體會到這“一條”有多狹長:在公路上騎行,往左一望是灌木林、田野、低矮的山巒,偶爾一個空隙,海便露了出來;往右一望,就是橫亙泰國與緬甸之間成為天然國界的連綿群山。像華欣這種被公路分隔在兩邊的城市,從公路邊的街道往裏走,也不過兩個街口就到了海邊,可見海有多近。而今天一路上的風景略有變化,山巒逐漸增多。原來筆直的公路開始起伏蜿蜒,幾乎讓我有回到泰北的錯覺。多虧休·格蘭特演的那部電影The English Man Who Went Up a Hill But Came Down a Mountain(我不太知道中文譯名是什麼,但這部影片相當詼諧,雲集英國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們,強烈推薦。)普及的地理常識,我才知道1000米以上算mountain,1000米以下的隻能算hill。那麼說路上肆意消耗我們體力的這些全是hill,沒有一座能稱之為mountain。不過有hill也夠了,山水要相依,風景才夠精彩。所以哪怕最後10公裏我已耗盡體力,腿肚子直發抖完全硬撐,也滿心愉悅。從山勢的嶙峋變化看,PKK的海灘不會那麼平淡無趣。很快,路邊的告示牌便證實了我的猜測:某某BAY(海灣)的字樣多了起來——海灣多的地方一定有看頭。

說起這體力不支,元凶還得追究到華欣買的“偷工減料”竹筒飯上,雖說當時感覺塞了一肚子,可黃瓜、橘子等都不是提供能量的東西。P比我多塞了幾片塗滿花生醬的麵包片,狀態便截然不同。當夕陽的餘暉追隨這我們,涼風習習撫慰下他越騎越來勁,速度越來越快,偶爾想起還有我這個夥伴回頭一看:隻見後麵跟著條嘴巴張著,大口喘氣,隻差舌頭沒耷拉出來的“喪家犬”,不禁笑得前仰後合。路上就是這樣,所有的“醜態”都能及時化為振奮精神的樂趣,正如所有的疲憊都能扛過,成為永難再現的美好回憶。

本以為PKK也和華欣一樣,是位於4號公路邊上的城市,不想一個岔路口過去,又騎出3.5公裏,才看到標誌一個城市入口處的巨幅國王畫像。這座城比我們想象的還安靜,和華欣的氣氛完全不同。有山有海,又偏安一隅,仿佛被所向披靡的旅遊業遺忘了似的自成一國。剛騎進城,就在十字路口看到一尊巨大的猴子雕像,一下子有來到人猿星球的錯覺。聯想到路上一輛運椰車從我們身旁呼嘯而過,車廂圍欄兩邊竟各盤踞著一隻猴子,當時我們還以為自己看花眼了呢。這島上肯定有座猴山,不管這裏是不是咱人類的praidise,反正是猴子們的樂園沒錯了。

在加油站休息時研讀過一會兒LP上有關PKK住宿的章節,字裏行間透露出的信息很嚴峻。不管什麼地方,住宿方麵一定會先推薦便宜地點的LP,在PKK這裏似乎忘記了它是“背包客的聖經”這一宗旨,抑或在PKK,廉價的標準得重新定義,至少從400B起價?LP上推薦的幾家沒有低於400B的,動輒就貴到了1000B以上,這使我們進城後開始每天的例行公事——找住處時,內心忐忑。事實上,我已做好了實在不行隻好住400B一晚昂貴房間的思想準備。

問的第一家Hotel外表看起來很新,這種標準的Hotel無論在曼穀、華欣、拜縣還是清邁,都不會低於600B,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試探心理,還是進去問了,不想價格並沒我們想象的那般離譜,最便宜的房間單人間380B,雙人間450B。問可不可以便宜,前台的工作人員非常抱歉說不能,仿佛這是他們的錯,不能為你提供便宜的房間非常過意不去,還一直把我們送出門去。PKK這座小城的一切都讓人滋生好感,我心想:哪怕住宿上省不了也認了,這座城,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