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6:2009-01-23(周五)Sing Buri—Nakhon Sawan(101公裏)
泰國的城鎮真有意思,跟我們“文革”時一樣,早晚都會有高音喇叭在城市各處響徹,聽不懂,隻能從語調上猜是在播新聞什麼的,反正肯定不是娛樂節目,因為從來沒有音樂穿插其中,無論男聲還是女聲都鏗鏘正義。
今天的目的地比較遠,起得也早,又是吃了個四六不靠的早餐。出發時,旅社的經理還很有興趣地問這問那,即便語言不通我們也熱熱鬧鬧交流了一陣。一路上的特產又有不同,地瓜竟有腦袋那麼大,甘蔗也很新鮮,剛砍下來的。我們買了袋切好的地瓜,中午休息時,直後悔沒買甘蔗,否則這時候拿出來,還不跟荒漠甘泉一樣解暑醒神。最奇怪就是之後路邊總有大大的畫著怪怪圖案的牌子立著,我猜是菱角,P猜是蝙蝠,果然隨後的路邊攤就在售賣這種東西,可都裝在塑料袋裏,始終沒看清究竟是什麼,我倆南轅北轍的猜想也得不到證實。
泰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公路邊每隔一段便會有一座木亭子,供過路的司機休息。這也給我們吃中飯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就餐環境。不過今天吃完我們自帶的竹筒飯,非常想來杯冰咖啡之類的凍飲,正好前方有個加油站,還有7-11等便利店標識,就騎過去買了兩杯冰咖啡。連這樣的因加油站而興起的小型店鋪集散區,也有供人小歇的亭子,搞得P連誇泰國太好了,為人民想得太周到了。
休息到下午兩點,把最毒辣的正午驕陽躲過去,繼續趕路。因為上午已經騎了過半的路程,P說最好在下午熱的時候別忙趕路,實際上五點以後騎車最舒服,還可以邊看夕陽邊進城。我們就在他這一方針指導下中途又在一個亭子裏休息了好一會兒,純粹是在磨時間。我問他即將到達的Nakhon Sawan是個怎樣的城市?他說就像中國的鄭州一樣,是個交通樞紐。我說,那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裏豈不乏味?會很苦悶?他說肯定苦悶,隔著這麼老遠,就能聞到苦悶的味兒了。
說這話的時候,我倆一定忘記了加繆那段著名的教導:“要了解一個城市,比較方便的途徑不外乎打聽那裏的人們怎麼生活,怎麼相愛,又怎麼死去。”
隻剩下15公裏的路了,再次上路時兩人都很輕鬆,不想我才騎了不多久,就猛然覺得渾身無力,是低血糖的症狀,趕緊在一個樹蔭下刹車,強烈要求吃香蕉。P說他也餓了,也覺得無力。自打離開柬埔寨,買不到法棍之後,我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雖然每天填巴的東西不老少,錢也花得不含糊,卻總沒找到一種頂餓管飽又可口的食物,供我們帶在路上當幹糧。竹筒飯看起來偌大一根,真正剝開沒多少內容,米飯又不頂餓,想想中午我們也隻吃了點竹筒飯和兩根香蕉,是該餓了。兩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兩根香蕉,還吃了點葡萄幹,這才有了點力氣繼續前進。
經過一個長長的費勁的上坡,我們幾乎是以衝刺的姿態殺入Nakhon Sawan。剛到城市入口處的大橋,就覺得這城市有些不尋常,竟然掛滿了中國式“恭賀新禧”的紅燈籠;過了一會兒,路中間的花壇裏又出現一條長長的“中國龍”;進得城來,遮天蔽日的新年彩旗——雖是可口可樂公司讚助——卻寫滿“新正如意,新年發財”等中國字;交通也很擁堵,簡直像個小曼穀。我想這座城市大概華人比例高,所以過年氣氛如此濃厚。
本以為找住處會像昨天在Sing Buri一樣順利,問的第一家竟然風扇房全滿,隻剩下最低300B以上的空調房。前台小姐很熱情,主動幫我們打電話去更便宜的一家問,結果210B的風扇房也滿了,隻剩260B的空調房。這真是奇怪,一座不大的城,怎麼也像曼穀考山路那樣客滿呢?我問P,他回答說大概出差的人多,這裏是個樞紐城市嘛。
找到260B的旅館,一來覺得價格還是偏貴,二來覺得房間有些悶,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再找找。這時,從飯店出來三位騎著車的洋人,P上前向他們打聽這城裏的住宿情況,原來他們是荷蘭人,從東北部騎到這裏的。據他們搜集的資料,前麵一公裏處還有一家價格差不多的。我倆按他們給的地圖騎去一找,怎麼又回到了我們進城問的第一家。沒別的選擇,隻好返回價格稍低的Anodard Hotel(安多樂大酒店)(哪怕隻便宜40B也是錢哪),住最後剩下的一間空調房。而這個時候,我們已漸漸認清形勢,因為在大街上找住處的這一路上,發現過中國年的氣氛越來越濃,連年貨街都搭好了。相關路段都有好些警察在專門維持秩序,商店裏甚至飄來了鄧麗君的歌聲:“……任時光匆匆流去我隻在乎你……心甘情願感染你的氣息……”聽得我心裏既軟和又激靈。看來真如我猜測的,這是一座華人之城,中國春節是這裏一年一度的盛事,可能泰國各地都有來此湊熱鬧的,這也是我站在酒店門口,除那三位荷蘭人外,看到進進出出的住客都是泰國麵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