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市場裏一家貌似老字號吃飯,給得實在太少,筷子一夾就沒了。也許泰國人普遍飯量小?或者他們習慣一頓吃好幾樣東西,因為選擇實在多?總之這樣的分量讓我們的吃飯問題一下變得四六不靠:吃完所謂的主食總要雜七雜八填點別的,說吃飽了吧好像欠欠然,肚皮撐著,卻找不到吃盡興的滿足感。這段時間以來,煮花生成了我們填巴肚子的一個重要選擇,吃完回到院裏,不約而同開始犯困,幹脆回屋睡個午覺。這一睡就睡得人事不省,差不多4點才起。好久沒睡過午覺了,我覺得既懨懨的……P接茬說:“既懨懨的又很舒坦。”
下午的計劃是去島外金山塔(PhukhaoThong)看日落。P早研究好了地圖,帶領我一通狂騎,可結果越騎越迷糊,他最大的本事是背影總顯得胸有成竹,回過頭來,一臉困惑。於是,我有幸再次聽見這樣的宣布——從曼穀開始已成為我們的“老朋友”——“我迷路了!”迷路顯然晉升為一個關鍵詞,在泰國,時不時就會出來襲擊我們一下。甚至,這回我們連究竟在島內還是島外都鬧不清,不知繞到哪裏去了。正在我們拿出地圖研究時,一位老人抱著孩子走過來,主動幫我們答疑,這也是到泰國後很習慣的事:一旦你站在路邊露出疑惑的表情,總有人湊上前,操著破破的英文說:“Can I help you?”(我能幫助你嗎?)
老人告訴我們這裏已是島外,順著眼前的大路往回騎一公裏,就回到島內了。P又問老人Phukhao Thong在哪個方位?老人指著我們身後說:here(就在這裏)。之前P宣稱迷路時曾說,要是忽然轉到了PhukhaoThong就神奇了,不想神奇的事果真發生,他又忙著謙遜不迭:“隻能說神在‘幕後’幫了我們一把,讓我們一個大圈繞出去又能神奇繞回,並且恰巧繞到、計劃中的目的地。”
金山塔前麵(也許應該說,後麵,因為我們是從後麵繞過來的,所以路兩邊隻有泰文標識而無英文標識)有一條修得寬闊筆直的大道,立滿了大大小小的公雞,之後出現一位騎在馬上、拿著長矛的男人雕像,這就是路口寫的King Naresuan The Great的紀念碑了,看來他也是我們上午去的那個寺廟廊前供奉的畫中人,一定在泰國曆史上占重要地位——至少是Ayutthaya曆史上,並且跟公雞有關——要不怎麼他的紀念碑被大大小小的公雞守衛呢。
整理日記時查閱LP《泰國》,才知道這尊雕像是為紀念Naresuan國王——大城偉大的解放者。據泰國史料記載,這位國王曾被作為人質押往緬甸,在那裏他和一位緬甸王子進行了一場鬥雞比賽,證明了自己的勇氣(或許也贏得了自由),後來回到大城帶領人民把占領大城的侵略軍趕回緬甸。這故事使人想到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裏麵有位堅戰王在敵手預設的賭局中輸了王國,輸了一切財產,甚至把自己的王後都給輸了,直接引發其後有多位天神參與的人間大戰。君王的任性在傳說中常被粉飾,甚至塗抹上八竿子打不著的英雄色彩。說回這位泰國的Naresuan國王,當年他作為俘虜參加的一場鬥雞比賽說白了也就是一場賭博,但由於事後時局翻盤而成為眾人傳頌的英雄事跡,連帶的,有了大城這支與國王雕像一起被膜拜的“公雞大軍”,這才是真正的雞犬升天。
在金山塔上看日落,就跟在比粒寺上看日落一樣,是單純欣賞太陽怎樣消減他的光輝,徐徐沉落;而不像在吳哥窟,還有昨晚在菩斯理善佩寺看日落,是看夕陽如何與建築物彼此輝映。尤其昨晚那樣的地方,廢墟,規模不大的廢墟,每一塊碎磚都被珍重地壘放在一起,力圖還原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曆史。反而使這曆史的細節更加撲朔迷離。在這靜默的謎團中,看夕陽落下,總使我想到苔絲最後與安吉爾逃亡時休憩的異教徒聖壇,是祭太陽神的,苔絲問:“比德伯維爾家族還古老吧?”
晚上吸取教訓,去第一天晚上經過的夜市,炒了兩個綜合蔬菜,還吃了煮花生和烤玉米,撐得心滿意足地回來。這便是傳說中羈絆旅人腳步的“溫柔鄉”吧。真不想離開,可明天,又該出發了……
【記賬】
早飯:豆漿+油條25B
糯米飯:10+10=20B
可樂:15B
中飯:50B
炸芋條:10B
菠蘿:20B
水:3×7=21B
衛生紙:10B
晚飯:100B
花生:20B
玉米:10B
香蕉:10B
房費:200B
印度餅:20B
冰咖啡:1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