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2009-01-15(周四)亞蘭—Sa Kaeo 58公裏
騎行路上,吃從一種生理需求升華為左右一切的精神支柱:每天晚上在吃的憧憬中入睡,每天早晨在吃的鼓動下起床,圍繞“吃”這個主題建立起騎行所需有條不紊的節奏。
亞蘭這個邊境小城太令人驚訝,早餐竟有如此豐富的選擇,除晚上夜市那些湯粉之外,還有添加諸如肉末、豬血等輔料熬成的鹹粥(有種粥一般人們都打包帶走,舀進塑料袋時會加一個生雞蛋進去),還有煮玉米、煮花生、紫米飯團、烤麵包、咖啡、豆漿、小油條(比中國的體積小很多)等等。一路口水流過去,等我們回過神來,手裏已捧著煮玉米、煮花生、豆漿、油條,外加一坨紫米飯團,吃了非常豐盛的一頓早餐。回去的路上連烤紅薯都看見了,無論品種的多樣和營養搭配的均衡,都令P找到了在家吃飯的感覺。
今天的目的地並不遙遠,地圖顯示:沿33號公路騎58公裏,會到這個省的省會Sa Kaeo。P說他在亞蘭就看見很好的自行車店,所以我們很可能無需再去曼穀——如果 SaKaeo的自行車店就能換到好座位的話——然後我們就能一路北進。在這裏補充說明一句,騎自行車旅行最怕進入大城市:本來都市的街道、氛圍、裏程全都不是為你自行車預備的,貿然進入,隻能深陷鋼筋水泥的迷宮苦不堪言。這也是為什麼老練的騎行者在設計路線時,盡量避開大路選擇小道的原因:大路前方往往有嘈雜混亂的大都市等著讓你頭大;小道盡頭往往有怡然安閑的小鎮候著令你心醉。
一出亞蘭就遇到一列裝甲車隊,據我這個喜歡邊騎邊開小差的騎行“菜鳥”觀察:這一線軍區眾多,占地麵積也大。不知是因為過去柬埔寨內戰時期設防的需要,還是最近由於柏威夏寺的歸屬問題兩國再起紛爭的緣故。總的來說變化是明顯的:再也不見柬埔寨那樣“沿路而棲”的密集村寨,取而代之是同樣密集的泰國國王和王後著各種裝束的巨幅照片,提醒我們到了一個王權國家。相比之下,柬埔寨國王畫像出現的頻率還沒人民黨三巨頭的畫像密集,王權衰落成擺設的跡象不言自明。
騎著騎著,我對P說:茅塞頓開呀,為什麼一到泰國境內到處都是Pepsi(百事)廣告(而柬埔寨卻被可口可樂“獨裁統治”著),因為百事那個標誌跟泰國國旗很像,都是紅白藍三色,搞得跟他們的“國飲”似的。兩國還有一個區別:連狗都不一樣了,柬埔寨盡是那種看家護院小土狗,既談不上姿色,又談不上威懾;一到泰國這邊,全變成養尊處優、慵懶神氣的寵物狗。真是溫飽解決了,才有閑情把心思從人類自己轉移到動物身上。還有一點非記上一筆不可:昨晚終於洗上了熱水澡,害我一直衝一直衝,賴在衛生間不想出來,甚至有把自己給煮熟了好一勞永逸的衝動。早知道何必花兩美元在暹粒洗那個奢侈頭呢。
一路的柏油路麵,騎行條件改善太多,雖不累人但也有催眠作用。中途休息一次,12點左右便到達我們今天的目的地Sa Kaeo。結果自然樂極生悲(我早發現,隻要自己尾巴一翹,必有一位嚴厲老天爺在後麵敲打警告,屢試不爽),在路口我指點著詩琳通公主的巨幅畫像賣弄自己的曆史八卦,冷不防又摔一跤。P說,看來你是鐵了心要在每個國家都摔上一跤當“見麵禮”。
Sa Kaeo這座城市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讓我們失望:本以為會是一個比亞蘭還大還繁華的城市,沒想到沿公路兩邊乏味的一溜便是全部,絲毫沒有亞蘭的怡然安閑。也許亞蘭真的是個特例,連P都說,它簡直不像一個邊境城市,一般邊境城市總免不了喧囂雜亂,可它卻井然有序、自得其樂。於是還說起他們在老撾路過的一座城市沙灣拿吉,也是很奇怪地像明顯建大了一般,許多門麵都關著。城裏的人卻很時髦,有自行車愛好者,有兩家很不錯的自行車店,直接從曼穀進貨,有車隊周末組織周邊遊玩,有素食店,還有很好的教育機構……城市氣質的凝聚方式對外來者而言始終成謎,能遇到什麼,全是未知,也許正因如此,旅途中每一次停歇,甚至比專門趕赴某一著名景點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