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行小結(2 / 3)

不過我沒想到的是途經一個個小村鎮,再偏僻蠻荒也有英文標識的路牌,指引你順利找到一家客棧(當地叫Guest House),這些客棧條件再簡陋,哪怕舀水衝廁所,都能保持基本清潔,廁所絕無讓人掩鼻的異味。這一點,恐怕是中國許多中等城市都比不了的。

這裏介紹一個小“秘籍”:旱季(11月—來年4月)在東南亞旅行,隨身攜帶一個小的抓絨睡袋非常必要。一來可以隔髒,二來可以禦寒。許多客棧隻提供一床毛巾被甚至一條床單讓你當被蓋,1月的柬埔寨夜裏氣溫隻有十幾度,無法想象當地人蓋這麼薄怎麼入睡,大概真的習慣使然。對我這種怕冷又有輕微潔癖的人來說,把自己裹在自帶的抓絨睡袋裏,才能保證睡眠質量。

柬埔寨的Guest House房間一般分:

Single room(單人間):一張小床

Double room(雙人間):兩張小床

Twin room:一張大床

多人大房間(這種房間一般使用公共衛生間)

床位(少數客棧會按床位賣睡處,那就沒有任何隱私和安全保障可言,除非預算特別吃緊,不推薦選擇這種走極端的省錢方式)

一般說,兩個單人間的價格加起來會超過一個雙人間,所以本著節約的原則,隻要雙方都不特別在乎,哪怕男女結伴旅行,也推薦選Double room。

除了床位差別,房間還分Fan room(風扇房)和Air conditioner room(空調房),Hot water room(熱水房)和 Cold water room(冷水房),入住前都要打聽清楚,不同條件價格不同,最便宜自然是“風扇冷水房”。事實上,除了金邊、暹粒等大城市,一般小城房間即便有淋浴設施,出來的也隻有冷水,沒得挑。

柬埔寨由於食用水的衛生狀況得不到保障,旅行者隻能一路購買瓶裝水。而多數客棧的住宿費裏每天會包含一瓶贈送的瓶裝水。

三、吃

雖然LP用了許多溢美之詞隆重推薦高棉菜,對我們這張被烹飪大國慣刁的嘴來說,還是感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高棉菜總的來說缺乏體係,喜歡把各種東西煮成一鍋糊。在金邊看見早餐攤上有粥賣,想著一碗清粥配幾樣小菜,在亞熱帶清晨的習習涼風中享用將是何等快意,可端上來的,總畫蛇添足加了各種作料和調味料,這樣一碗“大雜燴”,吃了幾口便犯惡心。

大城市還有幾家像樣的餐館,能炒出勉強算得賞心悅目的家常菜,至於沿途經過的那些小鎮,除了傳統的湯粉,便隻有黑燈瞎火裏幾銻鍋“糊糊”供應,我日記裏經常提到的“柬式盒飯”就是我自作主張起的別名。柬埔寨氣候炎熱,衛生狀況又堪慮,當地人還特別喜歡吃冰,要一杯飲料,哪怕白水,端上來大半杯子都是冰。按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養生觀念,天氣越熱,越不能死命吃冰,但他們好像沒有飲用熱茶的習慣。我隻在少數幾個地方,比如斯昆(Skung)小城陳姓華僑開的店裏,看到有熱茶供應。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P包包裏裝著的汽爐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每當手捧一杯自己衝泡的熱咖啡,那香味撲鼻的幸福,全身每個毛孔仿佛都沉醉得癱軟。

這裏又要介紹一個旅行裝備小“秘籍”:自備筷子很有必要。我們攜帶的,一是以前博客裏提到過的“和武器”(就是一種日本人發明可伸縮的便攜式筷子),還有一把可伸縮的勺,這把勺的特別之處,是勺子的頂端做成叉狀,等於一物兩用。這些又實用又不占地方的小物件,一般戶外店都有得賣。要說自帶餐具究竟避免了多少危險也未可知,不過求個心安而已。

當然,柬埔寨也有各式各樣“看上去很美”的小吃,假如不是口味太挑剔,完全可以從這些小吃裏獲得許多探險的樂趣。唯有兩種“小吃”我不敢嚐試:一是堆放在平板車上沿街叫賣的辣椒拌毛蚶,二是當地人喜歡吃的油炸昆蟲。

這其中,暹粒(Siem Peap)是個例外,蓬勃發展的旅遊業使它在城市建設及配套功能的方方麵麵都大大領先於柬埔寨其他城市,仿佛眾多黑暗合力捧出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的使命不光是為自己,而且是為整個柬埔寨發光發亮。所以P剛到暹粒時感歎說,這個國家隻有正反兩麵,耀眼的明亮翻過去,就是絕對的黑暗。這樣一個暹粒,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城市別無二致:特色餐館、酒吧、按摩院、民族風旅遊品店……應有盡有。隻要荷包充實,在這裏盤桓的每一天早、中、晚三餐,你都可以嚐試不同的風味,不帶重樣的。彙率換算下來,跟中國的平均價格比,也不算貴,有的甚至還相當低廉。這也是為什麼在網上搜索關於吳哥旅遊的帖子,作者總要附上吃喝方麵訊息的原因。對身心雙重的饕餮而言,暹粒非但不會令你失望,往往還喜出望外。像我們這樣多數以自製法棍和路邊攤炒麵打發腸胃的極端節儉派,實屬罕見。若不是騎行時間長、變數多,我也很願意在暹粒當一個不過分的逍遙享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