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2009-01-01(周四)金邊(Phnom Penh)
這一年的最後一晚,我們在OkayGuesthouse的“多國會議廳”討論行程問題。總是這樣,嚴峻的現實輕易就能殺傷浮雲般的歡樂——白天的挫敗顯然影響了我倆的心情,怎麼都有點提不起勁來。P建議“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買不到車就坐車到暹粒,遊完吳哥再接著坐車去泰國,到曼穀就好辦了,因為據他所知,泰國的自行車運動很發達,可供選擇的二手車一定不少;買到的話當然就從金邊開始騎。雖然出了道選擇題,他的語氣明顯偏向前一手準備。我的意見卻恰恰相反,或許無知者無畏的勇氣慫恿著我,使我輕易不願放棄在金邊買車的努力。
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買車,出發前我已調低了心理預期,也不去奢求完成什麼價廉物美之類不可能的任務,隻要能碰到一輛稍微過得去的、價格又不太離譜的,就謝天謝地了。沒有期待的風帆鼓動,兩個人都有些懨懨的,亞熱帶無孔不入的濕熱見狀,趕緊撲將過來,大肆吸吮我們的精氣神,離日頭最毒的正午還早,眼皮竟有些抬不起來。
怎麼好好的店會在幾天之內消失得無影無蹤?P百思不得其解,他堅持自己的記憶沒錯。到了那個街區,第一件事就是向旁邊的店鋪打聽。可惜語言不通比劃半天雙方都不得要領,隔壁店的大嫂很熱情地把我們帶到附近一家藥店,原來藥店的夥計會講幾句英文,他把大嫂的話翻譯給我們聽:自行車店已經搬走,就在P造訪之後第二天。怎麼這麼巧!我們追問搬遷地址,夥計拿著我們遞過去的LP《柬埔寨》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他在小紙條上給我們寫下的街道名。看來書中所附金邊地圖還是過於簡易。我們謝過夥計和熱情的大嫂,在街邊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P說先在另外幾家二手車店轉轉看,要還是沒可心的,就幹脆叫輛摩托,把夥計寫在紙條上的地址給司機看,司機準能送我們到要找的地方。沒錯,頭腦總集中在自力更生上,都忘了還有最簡單直接的一招。
前文說過,P執意尋找的並不是這個街區最好的一家二手車店,稍微懂車的人一看店裏的車況,老板的水平便一目了然。其他店基本停留在流通中介的初級階段(包括搬遷這家也不例外),隻有一家店的老板,看上去懂點車,也識貨,能對店裏的二手車進行一番修理組裝,價格麼,自然也因之水漲船高。昨天我們在他店裏看到一輛加拿大產的好車,開價四百美元,與我們能接受的心理價位相差太遠。今天跑過去一看,店裏又增添了幾輛“新車”。正好有人推出一輛在試車,雖然不是山地車般的專業模樣,不知怎的,我一眼就喜歡上了,問P這輛車怎麼樣?本以為試車的人已把這輛車給買下了,結果隻是老板的朋友在試著玩兒,估計他們也是柬埔寨剛剛起步的自行車業培養出來少數的自行車愛好者,新車到店,總要先試為快。怪不得連周圍的自行車店老板都向我們推薦這家,說在他店裏遇見好車的幾率最大。
老板的朋友看我們流露出對這輛車的興趣,趕緊把車推到我們麵前。P提了提車架說,不錯,很輕。接著左扳扳右晃晃試驗車的其他功能,除了變速少點(隻有右刹的五檔)外,其餘指標均令他滿意。沒想到我這外行憑直覺,還相中一輛好車。接下來進入雙方對著計算器討價還價的階段:老板開價120美元。P還70美元。老板堅決地搖搖頭,按了個底價100美元,又指著旁邊一輛很相似的,在計算器上按出70這個數字。P又跑去掂量了一番要價70美元的這輛車,發現它除了材質比我看中的那輛差,因而重許多外,簡直可以說是一個係列的產品。
100美元,究竟買不買呢?商量的結果是:再去找找搬遷的那家店,因為P先前在店裏看到一輛要價70的,跟這輛100的差不多。為了百分之一的可能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是騎車旅行的基本精神,省錢就別想省事。
伸手招來一輛在路邊等生意的摩托車,司機看過我們的紙條,拍著胸脯向我們保證他知道這個地方。我倆坐上他的車,彙入滿街“驚濤駭浪”,幾條小巷鑽過去,便有些找不著北。當司機熄滅發動機,示意我們到了時,兩個人臉上都帶著夢遊的表情。定睛一看,這不是著名的Central Market(中央市場)麼。當時P曾在地圖上指著這一區域,問藥店夥計是不是在這個地方,小夥子很肯定地搖著頭,我們都清楚記得。看來這回碰到了一位不老實的司機。可這時候錢也付了,麵對我們的疑問,司機滿臉堆笑說,可以載著我們繼續找,不過要另收費。同樣一張臉,之前覺得憨厚怎麼現在看來全是狡詐。我和P都很氣憤:這家夥明明不知道紙條上的地址,卻假裝胸有成竹,把我們騙來中央市場。雖然我們被他小街小巷一通亂鑽暫時迷糊了方向,可還是知道,這段距離根本用不著這麼多錢。這個司機大概把我們當成初來乍到的遊客,以為我們對金邊的物價和路況一無所知,想趁機宰我們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