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無疑是個跌宕起伏的年份,對我個人而言,在這一年的年末突然作出一個意外的出行決定,無疑是所有意外中最出人意表的一筆。也由此拉開了2009年艱辛與驚喜不斷交錯的序幕。

路上的塵埃漸漸散去,旅行的鱗光碎影卻在心中越發清晰。身處此岸的嚴寒,我懷念彼岸的烈日,那熱度曾使我疲憊令我厭倦,如今不計前嫌溫暖著我,由此產生的文字不是回顧,而是引領,將我帶回那些真真切切揮汗如雨的幸福時光。

這一切,從一個電話開始……

P來電話說,出發一個多月,車的磨損嚴重,不但內胎多處漏氣,自打進入柬埔寨境內,連前輪外胎也撐不住了。狀況如此糟糕,是出發時始料未及的。本以為這次做了最充分的準備,能騎最遠的路,誰曾想才第一個國家,便“損兵折將”,開始縫縫補補地湊合。

對他而言,這次旅行“蓄謀已久”、計劃宏偉,經種種耽擱終於成行,實屬不易。因此隻有朝前的路,沒有朝後的路。聊著聊著,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倏忽閃現:“不如你幫我把新胎帶過來,順道遊覽吳哥。”我心中不禁一動:一直模糊著的向往刹那間成形——為什麼不呢?恰好有一個多月的空閑時間,如今又算肩負重任,旅行何須瞻前顧後。有憧憬沒行動,計劃永遠是計劃,遠方永遠在遠方。

主意閃電般拿定,接下來,便是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考慮到我即將擔任的角色是“補給隊光杆司令”,采購任務自然成為重中之重。在路上的共有三位:多年老友P,2007年在拉薩認識的台灣女孩湘薇,還有湘薇的男友荷蘭小夥Peter。其中Peter和P都是資深cyclist(騎行者),Peter從荷蘭騎到了中國,P騎過滇藏線,隻有湘薇跟我一樣,在騎行經驗方麵白紙一張。當初他們出發前,P曾遊說我加入,而我顧慮重重:一方麵懷疑自己的體力與毅力;另一方麵也覺時間倉促,無法像他們一樣,給自己置辦一套專業的騎行設備。要知道,湘薇雖瘦弱不亞於我,然而之前專門回過一趟台灣,在Peter的指導下購買了捷安特專業長途騎行用車,試騎過一段,準確地說,已算騎行初級人士,與我拉開了本質的距離。心目中,選擇騎自行車這種旅行方式的,都是些強人,自己隻有景仰的份兒。

初步定下來我飛去吳哥遺址所在的柬埔寨城市SiemReap(暹粒)與他們會合,一起遊覽吳哥之後便返回。在路上的人一聽說“補給隊”即將啟程,需求立即膨脹,從急需的自行車零部件發展到咖啡、巧克力、葡萄幹等“奢侈品”,滿懷生活水平即將大幅提高的憧憬。我自然不敢怠慢,那幾天,光在昆明找衝泡咖啡的濾器,就幾乎跑斷了腿,終於在文化巷一家專賣進口食品的小店覓到。P同學的思維向來跳躍,沒幾天,又突發奇想:既然來了,何不跟著他們騎上一段。這下我的心可不敢隨便亂動了,取而代之是疑竇叢生:那怎麼行!第一我沒有車,第二……P打斷我,一句“可以買二手車,要不租上一輛”,幹脆利落腰斬了我的疑慮。

就這麼容易?這麼容易我便能從景仰的位置邁前一步,體驗一把騎行路上的豪情萬丈?想法如此單純,正說明在騎車旅行這件事上,我多麼“菜鳥”——滿腦子浪漫想象。所謂現實殘酷,正是針對我這種“菜鳥”的對症下藥。很快,我將在每一天、每一小時、每分每秒的“艱辛之岩”上碰得頭破血流,也隻有肉體被打趴下了,精神才漸漸能品嚐到一絲回甘,那簡單的、摒棄慣性形而上、麵對世界由衷的禮讚。世界總在那裏,總是那樣,而我看到了更多,每一個細節都帶給我欣喜,沒有一天被失望俘虜,過濾的同時也是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