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常見症狀的鑒別與護理(二)(1 / 2)

第四節血尿

血尿係指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鏡下血尿為離心尿在高倍視野下紅細胞數超過3個。肉眼血尿的顏色根據酸堿度不同而異,酸性尿為暗紅色或深棕色,堿性尿為紅色。

血尿在小兒時期較常見,原因較複雜,可由泌尿係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應積極尋找原因,以便及時治療及護理。

一、病因

(―)泌尿係疾病: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良性再發性血尿;腎炎性腎病綜合征;腎病;紫癱性腎炎;狼瘡性腎炎;肺出血——腎炎綜合征;病毒性腎炎;遺傳性家族性腎炎;腎血管瘤;腎靜脈血栓形成;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結核;泌尿道結石;尿道或膀胱異物;膀胱息肉;多囊腎;賢盂積水;藥物引起腎損傷,如磺胺類藥、、卡那黴素、環磷酰胺、肝素等;外傷引起腎損傷,如擠壓綜合征。

(二)全身性疾病:①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甲、乙、丙;②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③血小板質的改變;④運動性血尿;⑤充血性心力衰竭;⑥溶血尿毒綜合征。

二、臨床觀察

(―)首先排除假性血尿:①尿道口周圍有無出血處汙染尿液;是否服過某些藥物使尿呈紅色,如呋喃唑酮、利福平、氨替比林、山道年、大黃、酚紅等;②尿呈鮮紅色可由新生兒尿中過多尿酸鹽結晶所致,但尿鏡檢無紅細胞,潛血試驗陰性可鑒別之。

(二)判斷血尿出血部位:可用三杯試驗,開始有血,中及末段無血提示病變在前尿道;終末有血,提示病變在尿道或膀胱;全尿帶血提示膀胱上部有出血.

(三)年齡:嬰幼兒血尿多考慮為腎胚胎瘤、先天性泌尿道畸形;年長兒血尿多見於急性腎炎、腎結石、腎結核等。

(四)伴發症狀

1.有咽炎、膿皰搭病史,伴有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者,多考慮為急性腎小球腎炎。

2.伴全身感染,如發熱、尿頻、尿急、尿痛等,多考慮尿路感染;有結核史者應考慮腎結核。

(五)體格檢查:注意全身及局部有無水腫,血壓有無增髙,扁桃體有無肥大,皮膚有無出血點,膿包,心髒有無心界擴大或奔馬律,腹部有無包塊,腎區有無叩擊痛等.

(六)觀察輔助檢查:①收集尿標本送檢尿常規,培養檢菌及藥敏;②結核菌素試驗!③X線胸片及腹片觀察有無結核、結石;④咽拭子尋找致病菌:⑤查血沉、血生化、血補體、腎功、血漿蛋白電泳、出凝血時間等;⑥腎盂造影;⑦超聲檢查丄型超聲檢查、同位素腎圖、腎掃描、磁共振等;⑧腎穿刺時注意穿刺前後的準備與護理。

三、臨床護理

(一)一般護理:①休息:肉眼血尿時應絕對臥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鏡下血尿可適當活動,但不宜劇烈活動;②飲食:給予髙碳水化物、少蛋白質食物,以減少腎髒負擔;③有電解質紊亂或休克時及時糾正之;④給予止血藥維生素,止血敏等;⑤避免用對腎髒有毒害的藥物,如磺胺藥、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⑥心理護理:安慰病兒,使其樹立信心;⑦有貧血時多吃生血食物及藥品.

(二)病因護理:①尿路感染者應用抗生素,急性腎炎時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②腎結核給予抗結核治療;③有結石或胖瘤時由外科處理。

第五節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小兒常見症狀之一,從新生兒至兒童任何年齡組均可發生。消化道出血一鏟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前者指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端及鄰近器官肝、膽道、胰腺等處出血,多先表現嘔血,然後自糞便排出黑便;後者指空腸以下部位出血,多為便血,如出血量多時亦可表現為嘔血。出血呈急性大量出血者,可致出血性休克,慢性小量出血可致貧血。出血量達全身血量的20%時可出現出血性休克,慢性出血量達全身血量的30%方出現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