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溪。曹雪芹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作者。
1715年,曹雪芹出生。他的祖上原為漢人,但很早就入了滿洲正白旗內務府籍。曹家在康熙年間開始興盛,從曹雪芹的曾祖父到父親三代都世襲江寧織造(當時的財賦要職),祖父曹寅的兩個女兒均被選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足見曹家的權勢顯赫以及與皇室關係的密切。曹家還是個詩禮之家,曹寅是當時的名士,能寫詩、詞、戲曲,又是有名的藏書家。這樣一種家庭影響對於曹雪芹的文學修養和文學才能的積累起了直接的作用。
曹家世代是官宦大族,名門望族。曹雪芹這一輩又子嗣稀少,父輩自然將他看作家族未來的希望。所以從小錦衣玉食不必說了,對他的文化教育很嚴格,從四五歲開始就教他識字,等到他稍稍大些了就教給他各種禮儀製度,詩書經文。但曹雪芹從小就不喜歡讀四書五經,更不喜歡作八股文,常常反抗老師,為了這個,他沒少挨父親的責罵和板子。但這些強製性的手段都不能讓他屈服,為此家裏很為他發愁。
其實曹雪芹並不是遊手好閑、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他隻是從小就很喜歡讀一些花卉、藥材、食品類的雜學著述,尤其是《西廂記》、《牡丹亭》一類表達人性自由的文學作品。每當得到這類的書,他總是看得廢寢忘食。除了常常溜出書房,帶到花園中看,有時還會帶到課堂上趁著老師不注意的時候讀兩頁。
一天,曹雪芹正在花園看書,他的書童忽然跑進來告訴他:“少爺,不好了,許多軍隊來抄家了。”曹雪芹跟著跑出去看,果然一些士兵正粗暴地把東西從屋裏向外拿,叔叔和父親都跪在地上,十來歲的曹雪芹嚇傻了。原來,曹家被牽扯到王位鬥爭中了,這次罷官抄家讓曹家開始敗落了。從此以後,一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曹雪芹身上,指望他能通過科舉得到官職,振興曹家。特別是叔叔,日日催他苦讀經書,準備科考。曹雪芹也確實苦學了一陣,但他苦惱地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那些古板教條、封建禮教的東西,一心向往自由的東西,所以一有空就不由自主讀小說。《水滸》啊,《西遊記》啊,他把祖父曹寅留下來的三千多本小說都讀完了,越讀越討厭八股文。叔父看到曹雪芹這個樣子,就警告他:“你要再不爭氣,曹家就沒有指望了。”曹雪芹口中應著,心裏想的還是那些新鮮有趣的書。
1738年,曹家再次卷入到了皇室爭鬥的漩渦之中,徹底敗落。從貴族子弟變為破落戶,他受到各種歧視,感受到人間的冷暖無情,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連日的陰雨使他破舊的屋子倒塌了,因為被抄家這種身份,而無人援助。
曹雪芹詩作得好,畫也畫得好,早就很有名氣。朝廷中的王公貴族,很多人向他求購。他雖很貧困,但是如果求購者不是真正欣賞詩畫的人,就是出再多的錢也不賣。
在命運的無盡顛簸中,曹雪芹的遭遇十分悲苦。在40歲前後,他流落到北京西郊傍西山的荒村,住在破舊的茅屋裏。由於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生活得不到保障,曹雪芹時常受到斷炊的威脅。有時候,生活實在支持不下去了,便隻有賣畫維持生計。貧困的生活,雖然損害了曹雪芹的身體,但並沒有消磨他的意誌。他始終保持著瀟灑、爽朗的性格,孤標傲世的風度。曹雪芹從豪門貴族成員下降為窮苦的平民,這一變化巨大的經曆,使他對封建階級走向沒落的感受更為深切。貧困生活的體驗,使他有機會接觸更為廣闊的社會現實。這一切都使他的體驗和積累更為豐富,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博厚的生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