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3)

法製校長的真理觀。

一、真理的價值

(一)真理與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正確反映。是主觀與客觀的一致。因而真理不是事物及其規律的本身,也不是所有認識都是真理,隻有正確的認識才是真理。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獲得關於世界的真理,並在真理的指導下改造世界。

真理作為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客觀性。真理的客觀性亦即客觀真理,一方麵是指在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於主體,不依賴於人、不依賴於人類的客觀內容。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隻有一個,真理不因人而異,也不因階級而異,盡管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對事物真理的認識和運用各不相同,但真理的內容並不因各個階級的不同態度而有所改變。另一方麵,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也是客觀的。

(二)真理的價值性 真理不僅是正確的,客觀的,而且是有用的,具有價值性的。真理的價值性與真理的客觀性是真理的兩種不同的屬性,是真理作為一種認識成果所處的兩種不同的關係。真理的客觀性反映的是真理同客體的關係,是說真理如實地反映了客觀對象,是正確的;真理的價值性反映的是真理同主體的關係,說的是真理可以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是有用的。兩種屬性中,本種屬性是它的客觀性,價值性是以客觀性為基礎的。

二、按照科學的規律管理學校工作

(一)學校管理規律是科學真理的具體體現 學校管理活動中的真理是通過規律表現出來的,按照科學規律管理學校,重要的是認識和掌握學校管理的基本規律。

學校管理活動中有一係列的規律。其中,有高層次的,也有低層次的,層次越高,規律就越抽象,越具有普遍性,到最高層,就是最一般的規律,也就是基本規律。學校管理的基本規律概括起來有三條:第一是學校管理要適應並促進社會發展的規律。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管理要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主要包括學校管理適應和促進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係的發展兩個方麵。學校管理與生產力發展的關係,是學校管理的水平、方式、手段受生產力發展的製約,而學校管理的發展必將有助於提高社會勞動者的素質,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學校管理與生產關係發展的關係,則是指學校管理的辦學目標、培養目標、指導思想等受社會生產關係發展的製約,學校管理的發展,有助提高社會成員的素質,從而對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及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鞏固和發展起作用。學校管理適應並促進社會發展的規律反映了學校管理與校內外環境的關係,即學校管理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本質關係。學校管理如違背這一規律,就會喪失存在的價值,這就是經社會實踐反複證明的真理之一。

第二,是學校管理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有效地實現育人目標的規律。學校管理與育人工作緊密聯係。首先,管理目標是實現育人的目標,因此學校管理工作受教育教學工作的製約,學校管理必須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相互協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育人的基本途徑。學校管理必須根據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組織一切力量,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學校管理必須與教育教學工作密切配合,加強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協調控製,創設穩定的教育教學環境,爭取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其次,育人工作者也應該發揮管理職能。育人的管理職能,要求教育教學人員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身教言教,做好受教育者的表率,隻有如此,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水平才會不斷提高。所以,學校管理活動為有效地實現育人目標的規律,集中反映了學校內部的管理工作與育人工作的本質關係,這是學校管理基本規律的核心,也是經學校管理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之一。

第三,是學校管理者的主導性和被管理者的主體性相統一的規律。學校管理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雙邊活動的過程,學校管理者的主導性受學校被管理者的主體性所製約,因為學校管理者在辦學方向和目標等方麵的主導性效果,如不能發揮被管理者的主體性,隻有領導的積極性,而無學校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是實現不了的。另一方麵,學校被管理者的主體性發揮也受到學校管理者主導性水平發揮的製約。學校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其思想品德是否端正,業務知識是否紮實,作風是否民主,能否發揮學校管理的主心骨作用、靈魂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學校被管理者主體性的發揮。唯有學校管理者德才兼備,作風民主,善於調動學校成員的積極性,學校幹群才能擰成一股繩,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和育人目標。因此,學校管理者的主導性和被管理者的主體性相統一的規律反映了學校管理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學校管理實踐反複證明,遵循了這一規律,學校管理就能健康發展。反之,學校管理就會遭受到挫折。

(二)按科學規律管理學校必須堅持科學的管理原則 學校管理的原則是學校管理活動必須遵循的指導原理和行為準則。學校管理原則是學校管理規律的反映,是學校管理活動的指南。由此可知,學校管理規律是屬於認識世界的範疇,學校管理原則是屬改造世界的實踐範疇,所以,遵循科學管理原則行事,正是遵循科學規律辦事的具體體現。學校管理原則有豐富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方向性、思想性、民主性、教育性和效率性五條原則。

所謂的方向性原則,是指學校管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我國的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一代新人的重任,學校能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完成這一神聖使命,關鍵的是必須加強和完善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強化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方向性原則是根本。

學校管理的思想性原則,是指學校管理活動中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學校是社會的教育組織,是培育人的場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前沿陣地,堅持思想性原則,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統帥學校的各項工作,並且滲透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如果忽視這一原則,學校管理就會迷失方向。因此,思想性原則是靈魂。

學校管理的民主性原則,即指學校管理者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依靠學校全體人員,共同把學校的事情辦好。堅持民主性原則,首先,學校管理者應有良好的民主作風,深入群眾、虛心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充分調動大家民主管理學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要運用發揚民主實行集中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教代會在學校管理活動中的民主管理作用。再次要堅持依靠群眾,尤其是依靠教師,發揮教師參與管理的積極作用。

學校管理的教育性原則,指學校管理要以育人為中心,處處體現教育的要求。堅持教育性原則,首先要求學校領導幹部和教職員工都必須注意自己思想行為的示範性,做到作風正派、舉止端莊、衣冠整潔、談吐文明。其次要求各項工作的典範性,做到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務求有助於影響學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學風。再次要求學校設施的規範化,做到校舍整潔、環境優美,促使學生養成講究衛生、愛護公物、遵守紀律的文明習慣。

學校管理的效率性原則,是指學校管理應合理有效地使用人、財、物和時間等資源,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從而取得最佳的辦學和管理效率。堅持效率性原則,首先必須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性,學校管理不僅要講求經濟效益,更要追求社會效益,做到既增錢財,又出人才。其次要樹立管理的時間效益觀,珍惜時間,節約時間,提高時間效率。再次要建立係統的效益觀。堅持把學校管理活動的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統一起來,做到既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看到長遠利益,既要看到局部利益,更要看到整體利益,克服急功近利和本位主義的思想觀念。

學校管理的科學原則是相互聯係的,遵循科學規律,按照科學原則辦事,必須堅持原則的統一性,如孤立地運用某一原則,就會使原則的指南作用受到影響。

法製校長的審美觀

一、審美價值

(一)美及美的特征 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動性的具體表現。作為一個客觀對象,美是具體可感的。它一方麵是一個合規律的存在,體現著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一方麵又是人的有目的地能動創造的結果。所以,美是包含或體現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能夠引起特定情感反映的具體形象。美與真、善有密不可分的聯係。美以真為前提,是因為美產生於人的實踐,而人的實踐活動隻有符合客觀規律,才能實現預定的目的。美以善為基礎,是因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總是要滿足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利益;在實踐中,隻有同社會普遍利益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東西,才稱得上美。因此,真、善、美是同一對象密不可分地聯係在一起的三個

方麵。

美具有多方麵的特征。一是美的形象性。美總是以具體、生動的形象呈現在人們麵前的,抽象的、概念化的東西難以成為審美對象。美離開了具體、可感的形式,就無從讓人欣賞,也就失去了美所具有的獨特意義。二是美的生活肯定性。現實生活中,客體所顯示出來的被人肯定的特質,叫做生活的肯定性。這種肯定性,具體表現為有益無害的品質。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千變萬化,五光十色,隻要是促進生活前進、有益於社會發展、無損於身心健康、怡悅人的情性的,就具有生活的肯定性。三是美的感染性。美的感染性與美的形象性直接相關。比如《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之所以感染你,就是由於它的優美旋律,可以把你帶進那月光如水,飛花點翠、春日融融的生動情景之中,使你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氣。由此可知,隻有當事物形象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能夠使人想起人以及人類生活,這形象才是美的形象,才具有感染性。美的形態包括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

(二)審美價值 審美價值主要指審美活動的社會意義和作用。管理活動中的審美意義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審美有助於提高感受美的能力。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感受力不是天生所俱有的。尤其是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受力,必須通過審美活動的實踐和教育,才能形成和鞏固。人們也隻有提高了感受美的能力,才能從審美活動中得到更大的愉悅感。

2審美有助於提高人正確評價和鑒賞美的能力。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醜惡的東西常常雜揉在一起,人們往往因為能力、學識、修養、閱曆的差異,並不都能很容易地將兩類性質不同的東西加以區分和鑒別。隻有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審美趣味,樹立正確審美觀,才能逐漸學會選擇、分辨,追求真正美的東西。

3審美有助於培養人創造美的能力。創造美,既包括藝術的

創造,也包括生活的創造,既包括客體的創造,也包括自身心靈的塑造。美來源於勞動,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社會實踐。審美活動正是以豐富的實踐,發展了人們的藝術創造力,以豐富的實踐,使人們發現了自己創造的天賦和才能,從而不斷努力,創造出了更美好的生活,也創造了人自己。因此說美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強大的推動力。

二、“按照美的規律”管理學校 學校管理活動如何“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管理,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一)建立美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學校管理活動,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往活動。管理中的審美問題,首先表現在人們相互關係和交往中。人們交往的任何形式,甚至是最簡單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存在一個美的問題,都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座橋梁或一層障礙。因此,在交往過程中,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心靈、行為、語言、服飾等。

心靈美是美好的人際交往關係建立的關鍵。學校管理者的心靈美,是指學校管理者有崇高的理想,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在學校管理的交往活動中,是不為計較個人利益而患得患失的,而是對同誌有真摯的感情,見義勇為,主動熱情,幫助同誌克服困難。心靈美是行為美、語言美、環境美的基礎。沒有心靈美,學校管理者既不會有和氣、文雅、謙遜的交往語言和行為,也不可能在學校建立起美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二)創造美的教育環境 所謂環境,是指人們生活周圍的地方和所處的情況和條件。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創造學校美好的環境,是學校管理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對學生有效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美好的教育環境,隻能是學校有效管理的結果。同

時,能使師生感到心情舒暢、滿意和快樂,從而產生直接的刺激作用。

創造美的教育環境,首先要強化學校成員美化環境的意識,使得人人關心學校環境,個個參加環境的整建工作,並且養成維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其次要搞好美化環境的規劃設計,力求使校園環境的美化達到“淨、綠、香、知識”等五字目標。淨,就是衛生整潔。它包括學校師生員工的個人衛生和學校校園內的環境衛生,學校的布置整潔,不淩亂,無汙垢,井然有序,幹幹淨淨。綠,就是綠化校園。綠化可以減少汙染、淨化空氣,綠色植物能監測大氣汙染程度。綠化能保護和美化環境,使人賞心悅目,促進師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學校應做到四季樹葉常綠。香,就是香化。學校要注意使校園常年有花香。知識,就是知識化,學校是學習知識的殿堂。這不僅僅指在教室內課堂上,而且還包括學校的路邊、樹上、牆上,讓這些靜態的物體也發揮出教育人的力量。再次要動員全校師生開展創造美好環境的實踐,在創造美好學校環境的活動中陶冶自己的靈魂,達到改造環境,培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