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7(1 / 2)

什麼——?!

盡管之前長穀川秀久也曾經或多或少地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但當天草雄一再次肯定了這一猜測後,長穀川秀久還是顯得有些驚訝,不由得愣了一愣。

如果說之前隻是自己的猜測推論,喝得醉醺醺的鬆倉重正所言也很可能隻是聽到了軍中的謠傳而已,這些還都不足以為信,但是此刻,當長穀川秀久展開天草雄一遞過來的那封家書時,不禁隨即抿緊了嘴唇,不得不開始完全正視起,這一幾乎已確鑿無疑的事實來。。。

隻見長穀川秀久仔細閱讀了一遍眼前這封由天草家從九州寄來的家書,信中雖未言明太閣殿下已然身死之事,但是卻十分確定得寫到了太閣殿下自數月前染病之後,已經數月之久都未曾在諸大名麵前現身。退一萬步講,就算年事已高的太閣殿下此刻依然未曾離世,但是隔了這麼長的時間,任國內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卻依舊不現身澄清流言,這也足可以說明:其病情必定是相當的嚴重。即便此刻一息尚存,也不過是即將撒手人間的彌留之際而已。

而之所以嚴格封鎖消息,自然是出於各方麵的種種考慮,在各項事務安排妥當前,國內如五大老、五奉行這般執掌大權的知情者,既想避免國內的局勢動蕩,更要避免朝鮮前線將領和士卒們聞聽消息後士氣徹底崩潰,甚至被明軍趁機再次大舉發動進攻。所以,天草雄一所收到的這封家書中,也更多地是在叮嚀其早作準備,幾本已言明了朝鮮之役即將撤退結束,勸誡天草雄一不要在最後的撤退之中妄自逞強、以至於丟了性命。信中的言辭盡管十分的隱晦,但是明白人一眼便可讀出其中太閣殿下多半已死的暗示來。

這麼說來,自己之前的推斷便是正確的了。。。?!

如此一來,不僅解釋了為何這次異乎尋常地會接到來自五大老和五奉行之手的命令,而非來自太閣殿下的親筆命令。同時,也恰好符合了一直不甘心放棄朝鮮征伐的加藤清正那日所表現出的異常不滿與狂怒。想必,在加藤清正大人不肯接受五大老與五奉行命令的表象背後,其真正不願意接受的,其實乃是勞師動眾卻又無功而返的這個遺憾結局吧。。。

這樣一來,突然而來、空空如也的船隊,為了不引起明軍斥候懷疑而故意裝作一切如常的奇怪命令,再加上那日所見飯田直景大人意味深長的愁眉緊鎖,或許其早已從信使帶來的命令中推測出了背後太閣殿下十有八九已然離世的因由。。。

隨著長穀川秀久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的信,一切,似乎都已徹底解釋得通了。

唯一存有的最後一點疑問,大概也就是天草雄一為何這時才找出這封數日前便抵達的家書來。

而天草雄一對此也隻是苦笑著聳了聳肩膀,解釋說原本常常收到的家書中總是囉哩囉嗦地囑咐這、囑咐那,要其一定按時禱告、禮拜,以及不要因為身在戰場就忘了信仰天主,說來說去都是諸如此類的老一套。因此,這次要不是在整理行李時順便翻出了這封前些時候便已收到的家書,在等候命令的百無聊賴中順便拆開信件閱讀了一遍,這才忽然如同被驚醒一般知道了國內所發生的巨大變故。否則,恐怕直到其返回國內之時,也未必會想起來開封查看信中的內容。。。

對於天草雄一這樣的解釋,長穀川秀久也隻能無奈地苦笑了一下,隻恨其不能早早發現信中所帶來的秘密,以至於二人都白白冥思苦想了這麼久。

不過,既然事已至此,眼看塵埃落定,長穀川秀久也不知是該為了終於可以乘船回鄉而感到欣慰,還是該為了這場本想借此追求武士之道、卻戛然而止的戰爭感到些許的遺憾。但總之,在此之後,一切也都即將結束了。。。

就在二人正暗自感慨之時,果不其然,幾名傳令兵隨即帶來了全軍陸續登船的消息。並且一同下達了新的命令:將不便攜帶的作戰器械以及多餘的彈藥等凡是不方便裝運上船的東西,統統集中留在城中,準備一起燒毀。

看這架勢,也等於向全軍表明了此番並非從海路北進登陸、而是匆忙從海上撤退回國的確鑿事實。

一時間,隨著命令被傳達到各部人馬處,本就有些喧鬧的蔚山城中,更是頓時亂成了一鍋粥,似乎各隊人馬都已經開始陸續地急匆匆奔向海灣處的船隻,準備盡早登船。

早已收拾完畢的長穀川秀久與天草雄一所部,這時也打算即刻動身,按照接到的命令,盡快趕去上船。畢竟,如今雖然麻貴的東路軍應該還遠在慶州,但誰也不敢保證消息沒有提前走漏,多留一刻,就等於多一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