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瀾-6(2 / 3)

尤其對於野戰之中基本從未獲勝的朝鮮官軍而言,應對這樣的場合更是早已輕車熟路。何況上次蔚山城之戰,朝鮮官軍的士卒們還記憶猶新:楊鎬和麻貴當初率先撤離之時,盡管有少部分明軍沒有或者非常遲地才得到撤退的命令,但是至少半數的明軍還是先後得到了撤退命令,並通過口口相傳終於傳達到了全軍。而對於朝鮮官軍,卻是連招呼也沒有打一個,完全被當作了棄子。。。

直到倭軍馬上殺到近前了,心急之餘還打算向明軍大營告急求救,但當遙遙望見已然空無一人、滿地軍資器械與敗兵屍體的明軍大營時,這才如夢初醒,終於想起來了拔腿就跑。。。可不少士卒還是因為慢了一步而白白慘死在了倭軍的刀下。

雖然這罪過追究起來應該是明軍統帥臨陣脫逃的責任,但是偏偏明軍上下誰也沒有來知會一聲至少名義上協助作戰的朝鮮友軍一聲,紛紛隻顧自己逃命。在不少士卒心中,這筆舊債似乎也完全可以算在所有明軍的頭上。。。

因此,這回一看情況不妙,朝鮮官軍立刻轉身逃跑,不禁絲毫沒有愧疚,而且心中也十分的心安理得,生怕撤得慢了又被明軍當作了被迫殿後的棄子,再吃一回大虧。

朝鮮軍這麼一撤,隨即使得明軍進攻陣型的側翼瞬間完全暴露在倭軍的兵鋒之前,原本還有心打算抵擋一陣的部分明軍士卒,在本就士氣不穩的情況下,再被倭軍勢不可擋地抓住戰機,從側翼哇哇大叫著猛地這麼一衝,再也堅持不住,隻得也一並掉頭就走。。。

就這樣滾雪球般,潰敗之勢自城門處越滾越大,直到蔓延至所有的進攻士卒,戰場之上無處不在的都是明朝聯軍掉頭潰敗以及倭軍從後緊追不舍的身影。。。

而在明軍大旗所在中軍處,劉綎與權栗也是根本沒有想到倭軍會發動如此大膽的反擊。雖然,這種局麵下用騎兵的突擊和兩翼包抄戰術,瞬間便可以擊潰甚至是圍殲這股膽敢出城反擊的倭軍,但是,劉綎麾下的川軍和各部南軍原本就缺少騎兵,即便是那些極為有限的騎兵也因為在計劃的攻堅戰中根本難以發揮用處,所以早已派到外圍擔當警戒或者留守後方大營,一時之間根本難以及時支援麵前潰敗的戰場。。。

難不成,是被倭軍在城頭觀察到了自己陣勢中沒有出現騎兵的身影,所以小西行長那廝才敢如此放心大膽地主動打開城門、發動這樣一次出乎意料的反擊不成——?!

想到這裏,悔恨交加之餘,劉綎也隻能不斷催促一旁的手下們使出吃奶的力氣,不停地吹響進攻的號角,寄希望於人數占有的己方能夠頂住敵軍的這波反攻,繼而一鼓作氣再直接殺進城去。

隻可惜,兵敗如山倒。。。

痛心疾首地望著這一幕,怒火中燒的劉綎忍不住打算親自上陣,帶著中軍主力一齊壓上。

但是,就在反擊的倭軍衝至鐵炮射程的極限距離時,順天城頭卻又響起了一聲短促尖銳的號角,似乎是在警告著已經殺紅了眼的這支倭軍反擊人馬!

隨即,殺得興起的這支倭軍終於戀戀不舍地停下了腳步,朝著潰敗而去的明朝聯軍一陣耀武揚威後,隨即迅速回縮了兵力,在鐵炮的掩護之下,又不緊不慢地陸續焚燒掉剛剛落下的其他攻城器械,而後這才意猶未盡地撤回了順天倭城中。

望著那些造好不久的雲梯與箭塔上騰起的滾滾濃煙,終於停止潰退的明朝聯軍一時也不敢再貿然出擊,一來是士氣已挫,二來此刻城門即將關閉,即便追擊上去,也是於事無補。除了又要經受一輪鐵炮的死亡射擊外,攻城器械也已全部化為灰燼,正麵破城的希望算是基本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