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敬依然是在一旁幫著轉譯道:“這位是來自疋田家的武者。這個疋田家,沈某雖然沒有聽說過,但似乎也不遜於剛才的柳生家。崔侍衛,多保重!”
崔清安也隨即穩穩地抱拳回了一禮,自報名號:
“大明東征提督李大帥帳下,崔清安。請——”說罷,立刻揮動手中的木刀,擺出了一個準備迎戰的架勢。
這時,唐衛軒才看得更清了,崔清安手中這把木刀的形製,並非倭國的武士刀,而是一把大明的苗刀!據說,此刀也是當年戚繼光在抗倭過程中,根據倭國武士刀的形製,改進出的新形製。不過,也有說法,說這苗刀來源已久,戚繼光所改進的刀型,本就是源自於此。但無論如何,總之,與刀刃保持一定彎曲度的倭刀相比,眼前崔清安手中的這把苗刀更接近於直刃,刀柄的所占比例也較大,刀身也很修長,既像刀,又似槍。遠遠看去,甚至還有點兒形似禾苗。唐衛軒也不知道,這“苗刀”之名,是否就得自於此……
隻是,這苗刀若是戚繼光在抗倭過程中所創,必是克製對手所用倭刀的利刃!唐衛軒不禁又多打量了一番台上穩如泰山般立著的崔清安,看來此人的眼光,的確不凡……希望,他可以連勝兩場,一舉奠定勝局。隻是,唐衛軒平時見崔清安用的都是單手佩刀,此刻臨陣換上這形製特殊的苗刀,又見你用的是類似倭刀握法的雙手握刀姿勢,實在有些擔心,會不會影響到其實力的發揮……
唐衛軒正在忐忑不安地想著,台上的兩人已經幾乎同時出手,開始了激戰!大概也是通過剛才老周和柳生家武者的頭一番較量,雙方對彼此國家的大致招式、風格都已有所了解,所以,這第二戰剛一開始,兩人就雙雙使出了全力,在陣陣刀刃揮舞聲中,二人已戰作了一團……
唐衛軒雖然還未真正見識過崔清安的本事,不過,此刻,望著台上那刀光中的敏捷身影,更是對其敬佩有加。雖然這苗刀崔清安也是剛剛拿到手的,並未見其真正使用過,但在眼前這臨敵運用之際,隻見崔清安手持苗刀,輾轉連擊,疾速淩曆,身隨刀往,刀隨人轉。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崔清安居然在用刀的過程中,可以遊刃有餘地做到單、雙手交替握刀!
隻見其時而單手握把劈砍,時而又雙手執柄突刺,將對手逼得隻能迫於防守、連連後退……
平心而論,與崔清安所對敵的那位疋田家武者的刀法,至少應該不在之前那位柳生家武者之下。看其年齡、力度、速度和經驗,也都更勝一籌。但麵對崔清安使用的這把苗刀、加上招招克製的淩厲進攻,那疋田家武者縱有一身好刀法,卻也難以得到盡情施展,而崔清安則勢如破竹,步步緊逼……
這極盡精彩的一幕,讓周圍觀戰的眾人也是看得紛紛目不轉睛,一時連大氣都顧不得喘,隻是緊緊地盯著台上,直到短短片刻之後,被迫退到比武台一角的疋田家武者,就已經被崔清安抓到一個破綻,一刀便劈落台下!
如果說第一戰老周隻是以身負重傷為代價勉強險勝,那麼這第二戰,卻是當之無愧、毫無懸念的絕對勝利。
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料到,這第二場比武,竟然在僅僅片刻之間,就以這樣的方式分出了勝負……
還未待觀戰的眾人作出反應,崔清安已經幹淨利落地收回了刀式,朝著跌落台下的疋田家武者抱拳說道:
“承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