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3(1 / 2)

“這次召集大家前來,主要是宣布三項新的命令……”大概也是猜出了眾將的疑惑,李如鬆很快將話題轉到了正題上,“首先,自即日起,開城進入全麵戒嚴狀態。除北門外的開城各處城門,一律隻許進、不許出。即便是我軍將士,無令也不得擅自出城!其二,按照之前對各部警戒範圍的基本布置,自即日起,將城外各處通往漢城大小道路的戒備,通通加強一倍。自南向北而行的無需幹涉,自北向南的,無論任何理由、一律阻攔。形跡可疑者,直接押回開城審訊!”

說完頭兩條後,李如柏又頓了頓,緊跟著補充了針對明軍自身的最後一條命令:“另外,第三點,在我軍中,也要即刻開始內部警戒。所有士兵,一律分為三人一組,吃飯、睡覺、操練、即便是出恭,也必須是形影不離、進退同步。違令者,斬!如有擅自單獨行動、不見蹤影超過半個時辰的,所部軍官需立即上報。延誤上報者,亦斬!”

聽完李如柏的這三條命令後,眾將都略有些躊躇。雖然表麵上一同齊聲領命,但私下的目光交彙中,彼此之間看到的,更多的是深深的疑惑。大多數將領都還完全沒有搞懂,主將為何下這樣的命令,李如柏已經下令解散、立即將這三道最新的軍令帶向開城中的全軍將士。

眾將紛紛告退,帶著些許的不解,依次走出了正廳,各自回營傳命。

而主位上的李如柏,似乎也不介意手下的部屬們是否明白其中的含義。或許,在李如柏看來,對軍令的不理解、並不妨礙軍令的執行。讓手下的人知道該怎麼做,就已足夠,沒必要事事都要講清為什麼。

不過,在唐衛軒的心裏,也同樣留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說,方才的前兩條軍令,都是為了防止任何北邊的消息走漏、或者搜查細作,也說得過去。但李如柏的那最後一條命令,似乎卻將戒備的目標,移到了自家將士的身上。像這樣,將全軍分為幾人一組、使其同行同住的軍令,通常都是在軍心浮動、出現逃兵的情況下才會執行,好讓同組士兵之間也可以相互監視、防備逃兵。可是,如今開城之中的明軍士氣正旺、鬥誌昂揚,不少將士都等不及要撲向漢城。縱是不那麼熱衷於軍功的士卒,眼看勝利在即,也根本犯不上私下開小差溜走。這樣一來,這最後一條軍令,豈不就是多此一舉嗎?!

唐衛軒一邊想著,一邊也打算隨著眾人一同退出正廳。

“唐試百戶,”忽然,李如柏的聲音在身後傳來,將唐衛軒叫住了,“你且留步。”

唐衛軒愣了愣,而後立刻答道:

“……諾。”

待眾人都已離去了,廳內便隻剩下了李如柏、唐衛軒二人,和角落裏幾個李如柏的貼身侍衛。

有了上回李如鬆扮作侍衛、侍立一旁的“經驗”,唐衛軒禁不住用餘光觀察了一下角落裏的那幾個侍衛打扮的人。

不過,這一動作,並沒逃過李如柏的眼睛:

“哈哈,唐將軍,所謂以奇兵製勝,就是在於出其不意。所以,無論多麼精妙的計謀,都不能再一模一樣地用第二次。放心吧,本將向你保證,家兄此刻並不在此。”

見李如柏發覺了自己的動作,唐衛軒也笑了笑,行禮回答道:“末將才智平庸,既想不到、也難看出神機妙算的奇謀,隻有加倍謹慎小心,以求萬全。”

“嗯,”李如柏微笑著點點頭,“腳踏實地、方是立身之本。唐將軍屢立戰功、卻不驕縱矜誇……看來,家兄沒看錯,這次的任務,沒有人比你更合適了。”

李如鬆又有任務安排給自己……?!唐衛軒心裏一驚,沒有想到,李如柏單獨把自己留下來,是為了單獨囑托李如鬆給自己的一個新的任務。而從李如柏避開眾人、單獨囑咐的情況上來看,這次的事情似乎也非同小可。唐衛軒心中有些緊張、也有些激動,立刻拱手回應道:

“末將不才,願意領命。”

不過,在心裏麵,唐衛軒卻想不出,都這個時候了,又會是什麼樣的任務呢……?!該不會……是議和的事情吧。因為上次自己曾陪同沈惟敬去過平壤一回,這次如果李如鬆答應談和,沈惟敬免不了又得跑一趟漢城,而自己,會不會又將扮演一回侍衛的角色……?!

一瞬間,當年隨同出使平壤的那一幕幕又湧上了心頭:大同館、練光亭、危機四伏的《十麵埋伏》,通體血色的大紅琵琶,還有韓千戶暗自囑咐自己的特殊使命……唐衛軒下意識地摸了摸那個一直戴在手上、還剩最後一根毒針的護腕,一時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