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火-8(2 / 2)

因為尚在靜養的緣故,唐衛軒索性將新部屬日常訓練等一幹事宜,一並全部交付給了程本舉。而眾多年輕的錦衣衛們,也對這位曾在幸州山城、百步外一箭“穩穩射落”敵軍大旗的程總旗,頗為佩服。

有意思的是,這一次,自從幸州回來後,程本舉每每被人問起當初射落敵軍大旗之事,竟一改當初平壤突圍後大吹特吹的習慣,而隻是一味故作高深地擺擺手,笑稱一句“湊巧罷了”,然後就自顧自揚長走開了。

不過,這低調的態度,反倒更使其帶上一分高手獨有的神秘氣質。加上當時目睹過那“傳奇”一幕、且幸存下來的弟兄們的證實,年輕錦衣衛更是對其充滿了各種敬仰。因此,在程本舉的帶領下進行訓練時,大家也是一招一式、練得有板有眼,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藝”好機會,不敢有絲毫怠慢。隻可惜,程本舉自此再未演示過自己的“絕倫射藝”……

如今,雖然建製人數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唐衛軒也有些其他的擔心:自從今天早上沈惟敬被派去漢城議和的消息傳開後,手下弟兄們不知是否還有足夠的精神頭,來進行這次操練。

好在,唐衛軒和夏衍及其隨從們前腳剛剛走到了校場,程本舉就已經帶著一百來人,呼哧呼哧地小跑趕了過來。

見狀,夏衍也立刻吩咐手下們,從校場一旁的倉庫裏取出要用到的家夥,即刻準備妥當。

錦衣衛們剛剛趕來,連要做什麼都還不太清楚,但見到唐衛軒都已經親自來到,旁邊還站著一位工部的六品主事,早上議和之事所受到的不良影響,立刻一掃而空。個個精神抖擻地,在程本舉的指揮下,於校場邊上列好陣勢,等待著命令。

而當大家看到工部的匠兵們拖出了十幾隻裝有倭軍鐵炮的大木箱後,更是立刻一陣騷動。要說火銃,大家大多也都見過,但是聽不少和倭軍交過手的明軍老兵們說,倭軍的鐵炮,雖然和大明的大將軍炮等火炮差得還遠,但和大明的火銃相比,威力恐怕還在其上。所以,無論是吃過其苦頭、還是第一次見到此物的錦衣衛們,漸漸就開始沸騰起來。

夏衍隨手拿起來一支鐵炮,先讓手下的匠兵們去校場八十步遠的位置去擺放一排木靶,然後回過身來,開門見山地和眾人介紹起了這倭國鐵炮的使用方法。

從其每個部件的構造、作用,到發射前的準備,和最後的射擊,夏衍不僅講解地非常詳細,自己還親身做了一遍示範。

而在這一番介紹中,對大明火銃多少都有些了解的錦衣衛們,雖然也很好奇,但更多的卻是有些懷疑。這玩意兒和大明的火銃似乎也沒啥區別啊。從構造、到原理,都是大同小異。怎麼大家都說倭國的鐵炮威力更大呢?

要非挑不同之處,大概也就隻有一點,就是在其後端,有一個金屬彎鉤,這彎鉤上還帶有一根幾寸長的麻繩。使用前,其中一端就要點燃,被夾持在金屬彎鉤上。發射時,扣動鳥銃下方的一個扳機,就帶動後端的金屬鐵鉤,將點燃的那端細繩,推壓進了鐵炮內已填裝好彈藥的火門,幾乎與此同時,那緩緩燃燒著的麻繩一端,一旦進入火門,立刻引燃了裏麵的火藥,鐵炮隨即應聲發射。

不過,除了發射方法這點,和大明如今慣用的大多數火銃不同外,看這射程和威力,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因此,等到錦衣衛們每三人一組,上前試射時,大家雖然依舊躍躍欲試,卻不覺得此物有何厲害,至少,離想象中的駭人威力差得遠了。

唐衛軒也有所好奇,記得當初李如鬆的親衛軍所使用的三眼火銃,威力也不小,京城中禁衛軍中專管火器的神機營,用的火銃威力也差不太多。隻是明軍的火銃,大多在火門外留有一個引線,在發射前用身上帶的火絨或者打火石將其點燃,在瞄準好目標,等待著發射。

見麾下士卒雖然也有所好奇,但漸漸都提不起太多的興致,唐衛軒忍不住向一旁的夏衍輕聲請教道:“敢問夏大人,這倭國的鐵炮,究竟比我大明之火銃強在哪裏,還請不吝賜教。”

“這個嘛!”一聽被問到了自己的專長,原本也自感有些無聊的夏衍,立刻來了興致,侃侃而談道:“咱們大明原來的火銃,多是火門槍,發射和瞄準不能同步,時機的把握也難以統一。而倭軍使用的這些,可以叫做火繩槍……”

說到此處,夏衍剛剛開了個頭,但卻見唐衛軒以及一旁也湊過來側耳傾聽的程本舉,都是一頭的霧水,滿臉不解的表情,夏衍隻好止住了自己的談興,歎了口氣道:“這樣吧,咱們還是模擬戰場,實際演練一次,你們馬上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