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唐衛軒等人便牽著馬,跟隨著朝鮮友軍的指引,小心翼翼地,開始沿著安全的道路蜿蜒上山。這五百朝鮮民兵的首領,叫做金敬輝,當初也是個朝鮮官軍中的低級武官,官軍被擊潰之後,便跟著權栗轉戰全羅道,招攬民兵、抗擊倭軍。此番,因為在山頭瞭望兵發現打有大明旗號的明軍騎兵出現,所以立刻帶人下來接應。因為金敬輝略通漢話,一路上也能和唐衛軒、程本舉聊上一聊。
在金敬輝的說明下,唐衛軒等人才搞清楚,原來,為了避免誤傷,在那些暗埋溝壑之處,其表麵撒上去的沙土裏,都摻有紅色的雜土,用以區分。剛才眼見前來支援的明軍即將誤踏陷阱,方才那麼緊張地高聲大喊,試圖阻止。
“原來有標記啊。”程本舉左右細細看了看,的確,刻意去看的話,也能看得出來,那些一段段、覆蓋有明顯紅色土壤的區域。
“此法甚好。”唐衛軒由衷地讚許道,同時,也有些疑惑,“金將軍,若是倭軍發覺了這些紅土標記,又該如何是好?後麵的陷阱豈不無法發揮作用了?”
“唐將軍所言極是。”金敬輝恭敬地先行了一禮,笑了笑,方才繼續解釋道:“原來我們在禿山等地打守城戰時,也遇到過這個問題。不過,實不相瞞,山腳這些溝壑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讓倭賊們不能靈活調度人馬,避免大隊的倭賊直接成建製的一馬平川衝上山來,隻要把可以上山的路徑壓到最窄,山上兩軍相拚之時,我們就始終能占據人數的優勢。”
原來如此,唐衛軒點了點頭。這種山腳處的陷阱,倭軍在進攻開始時一旦注意,就很難再造成大量的殺傷,但隻要用深深的溝壑將其部隊隔離開來、壓縮道路,就等於限製了每次可以衝上山的進攻人數。也就相當於每次隻放一定量的進攻部隊來山上,由準備充足的守軍遊刃有餘地給於擊殺。任你千軍萬馬,也難以發揮人數優勢,隻能排好了隊,上山去“送死”……
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用這個法子,的確是精妙!
“另外,一旦倭軍發覺了紅土的秘密,後麵才能更好地發揮殺傷的作用。”講到這裏,金敬輝驕傲而又狡黠地忍不住笑了笑。
唐衛軒立刻有了興趣,正想問個清楚。卻在拐過一個山腰處的彎路後,抬頭迎麵已經看到了已經相距不遠的幸州山城。山腳下時隻能朦朦朧朧看到個大概,如今卻終於看到了其真正的樣貌。於是唐衛軒也就暫時打住了這個話題,先仔細觀察起這個即將與大家生死相關的幸州山城來。
雖然之前心裏有過準備,但是親眼見到這座所謂的“山城”之後,唐衛軒臉上盡管不動聲色,心中還是忍不住吃了一驚:這……這也能叫做“城”啊……
一看便知是倉促堆起來的土牆,沿著山峰的走勢、歪歪斜斜,最多才不過一丈來高。不要說明軍攻城時用的巨大雲梯了,這種高度,甚至連普通的梯子都可以不用,隻要牆根有個友軍幫忙墊個腳,一般的士卒基本就能一躍爬上土牆。土牆之上,還磊了些大石塊,估計也是臨時在山上就地取材的,也不知是當作雉堞、矮牆用來讓弓箭手隱蔽,還是準備推下土牆去砸敵人。而且,這小小的山頭,竟然還有兩道“城牆”。在這一點上,倒是和名列“三都”的平壤城,因為都有著內、外兩層城牆,而具備了同樣的“檔次”。隻不過,幸州山城內側的那道“牆”,也沒比簡略的外圍土牆好到哪裏去,僅僅是用木頭簡單搭起來的木柵欄而已。唯一比外圍的土牆還有些可讚之處的,大概也就是內圈的木牆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木頭“城門”,算是湊齊了相應的基本部件……
不過,如果要讓唐衛軒評價的話,這幸州與其叫做“山城”,不如叫做“山寨”,還更貼切一些……甚至和之前曾見過的倭軍所搭建的那些鳳山、白川江等像模像樣的堅固山寨比,也有著不小的差距……
總之,這粗糙得不能再粗糙的所謂幸州山“城”,不僅根本不能和唐衛軒曾見過的那些雄壯的堅城——平壤、開城同日而語,連一般的城池、山寨都大有不及。因此,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它將能頂得住數萬倭軍的全麵強攻。
唐衛軒和程本舉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目光中找到了對自己相同的看法。雖然礙於朝鮮友軍在場,也不便直接評論,表麵上都對此顯得無動於衷。但是,唐衛軒等人心中那本就渺茫的希望,這下子,更是又少了一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