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離開之時,這座位於鹹鏡道最南端的安邊城,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派駐的倭軍也沒有多少。而如今三人再回來之時,不僅城頭上插滿了大小軍旗,細看之下,三個人更是目瞪口呆:就連加藤清正的旗幟,也飄揚在這安邊城的城頭!
難不成,加藤大人已經得到風聲、將兵力回縮至鹹鏡道南部,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了……?
帶著滿腹疑慮,長穀川秀久率領著眾人,策馬直接馳到了安邊城的南門前。
已經好久沒有見過有友軍從南邊趕來的南門眾守軍,本還有些驚異,甚至誤以為是敵軍的詭計。直到有人認出了長穀川秀久,正是當初加藤大人派出去前往漢城的使者,這才趕緊將緊閉的城門打開,放眾人即刻入城。附近得聞消息的大量倭軍也立刻將進城的長穀川秀久等人團團圍住,興奮不已。守城的倭軍一麵派出快馬向城中的加藤大人稟報,一麵將眾人立刻接下來,熱情地引到避風處,詳細打聽著如今其他各道倭軍情況的同時,也各自訴說著近些日子來鹹鏡道所發生的一切。
直到這時,已經失去鹹鏡道聯絡近半年之久的長穀川秀久等人,才終於曉得了,這段久違的時間裏,在這山高路遠的鹹鏡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原本幾個人還以為現在最多不過是義軍遍地的麻煩狀況,但主要城池應該還都掌握在倭軍的手裏。可一問才知,誰能想到,鹹鏡道的戰事,已經糜爛到了幾乎不可挽回的局勢:
先是去年幾個人離開鹹鏡道、去往漢城求援後不久,鹹鏡道各地的朝鮮軍殘部和揭竿而起的各路義軍聯合在一起,在鹹鏡道北部的吉州附近,連續三次擊敗倭軍,而後在摩天嶺、白塔等地居然已經可以和加藤清正親率的主力進行交鋒,雖然未能取勝,但也損失不大,而且一路尾隨、追殺著陸續南撤的倭軍和朝鮮降軍,大有斬獲。
在入冬後,缺兵少糧、饑寒交迫的倭軍更是陷入被動,加藤清正被迫率領著第二軍團的所有人馬,包括鞠景仁的朝鮮降軍在內,徹底放棄了最為苦寒的鹹鏡道北部,全部回縮至相對好受一些、但也一樣是冰天雪地的鹹鏡道南部待命。如今,就連這鹹鏡道最南端的安邊城,雖然原本隻不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邊界小城,如今卻也成為了第二軍團的大本營,隻因為其位置最靠南……
第二軍團的同袍們七嘴八舌講述的這些消息,讓剛剛回來的三個人直聽得目瞪口呆,也不禁有些慶幸,幸虧及時趕了回來。否則,第二軍團的倭軍大概還一直被蒙在鼓裏,對外界這半月來明軍突至、平壤失守的驚天消息毫不知情。
可是,讓三個人沒有想到的是,安邊城的倭軍竟然對此也知道得非常清楚。
“這……這怎麼可能?”得知安邊城的倭軍也已知道平壤失守、小西行長大潰退的消息,三個人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根本無法相信,會有其他信使比自己更早一步從漢城趕到這裏,帶回這個消息。
而最讓三個人吃驚不已的是,其實,帶來這個消息的,並非是倭軍,而是大明派來的勸降使者!
原來,就在三個人到達的前一天,大明東征軍提督李如鬆,便派來了一名勸降的使者,不僅向加藤清正大人告知了平壤失守的情況,而且還帶了不少朝鮮人一路散播這一消息。因此現在鹹鏡道的倭軍和朝鮮軍隊,對此都知之甚詳。更令眾倭軍感到擔憂的是,根據大明使者的話,一日之間即攻克平壤城的數萬明軍,已經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為與平安道相鄰的鹹鏡道,奉勸加藤清正早日投降,以免落得個比小西行長更慘的下場。
加藤清正大人自然沒有被大明使者的威脅所嚇倒,就在昨日驅逐了使者後,立刻下令第二軍團全軍集結待命,作好萬全之準備……
聽著幾個倭軍士卒垂頭喪氣地論述著近日以來的這些事情,不難聽出,到了這一刻,無論之前大家對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有什麼成見,卻也都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糧草相對充足、擁兵足有上萬、且坐守高大堅城平壤的第一軍團,如果都頂不住明軍的雷霆一擊,缺兵少糧、饑寒交迫、且困守孤城的第二軍團,又能撐得了幾時?因此,對於小西行長的慘敗,眾人再也沒有心情像當年那樣幸災樂禍、說風涼話,而是個個頗為失落地唏噓不已。
而就在這時,幾個斥候已從城中飛奔而來,趕到南門前,並帶來了加藤清正的軍令:傳召三人,速速去主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