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返-1(2 / 3)

一路上,看起來平壤附近還算比較太平,隻碰到了幾個形跡有些可疑的朝鮮僧人。但是惦記著送信的重要使命,四個人不願意多惹麻煩,也盡量避免在路上發生任何衝突,便一直沿著官道奔馳。一路倒也是有驚無險。待四個人筋疲力竭地趕到鳳山山腳下時,遠遠便望見了山上飄揚的倭軍旗幟。

嗯?那不是大友家的家徽嗎?!看來駐守在這裏的,應該是大友吉統大人的人馬。

曾稱霸九州一時的大友家,對於幾個九州出身的年輕武士來說雖然印象並不深刻,但也絕不陌生。

四個人和山下巡視的斥候說明四個人的身份和來意後,便由斥候接引著,送到了鳳山山頂的大營內。

既然是加藤大人派回來的信使,大友吉統也出麵接待了一下,順便問詢一下鹹鏡道那邊的情況。言談之中,大友吉統對於加藤清正在鹹鏡道取得的戰績讚不絕口,但對於小西行長在平壤擊潰了明軍突襲的事情,似乎不屑一顧。聽其口氣,小西行長不過是運氣好而已,來的隻不過三千左右的明軍,而且戰力似乎也沒有讓人感到頗為棘手。甚至在最後,大友吉統自豪地誇下海口,就算平壤丟了,自己率六千人馬防守的鳳山也是固若金湯,千軍萬馬也撼不動分毫,足以保證加藤清正第二軍團撤向開城的退路。

聽到大友吉統大人如此說,而且還提供了不少後麵路上所必須的補給,長穀川秀久等人不由得更加放心,立刻躬身行禮致謝。心裏也不由得暗暗讚歎道:不愧是九州名門大友家,雖然現在勢力已大不如前,地位屈居於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這些新進的大名之下,但是氣度和口氣依然有著當年九州霸主、名門之後的架勢。

休息了一夜,四個人告別了鳳山的大友吉統,再次上路。

後麵的路邊可謂一路平坦,雖然時常會聽路上把守關隘、橋梁的一些友軍提起,最近各地的朝鮮義軍都有所增加,要四個人多加提防,切不可遠離官道行動。但和遙遠的鹹鏡道比,平壤-開城-漢城這一片平原地帶上,還算基本太平。隻要不貿然進入那些密林小道,基本不會有什麼危險。

雖然對這邊也開始陸續出現義軍的情況有些憂慮,但至少此行的目的地已經近在咫尺了。想到這,四個人更是快馬加鞭,催動著胯下健碩的遼東戰馬,在最後這一段平坦的大路上飛馳著。終於在出發的第十天夜晚,來到了昔日的朝鮮王京——漢城的城門下。

四個人抵達時,已經是夜色闌珊的時刻,而漢城一帶的各個關隘和城門口,都還點燃著大量的燈火。盡管進城後感覺這座昔日的朝鮮京城蕭瑟了不少,但看著城內城外進進出出的大量友軍,還是讓一路上曾提心吊膽的四人頗感欣慰。至少,今晚既不需要露宿荒野,也不用擔心明天的路上是否會遭遇什麼義軍了。

想到幾個月前跟隨加藤清正進入這座氣勢雄偉的大城,到今日,如此短的時間內,幾個人不僅轉戰千裏,一路推進到了朝鮮最北麵鹹鏡道的北部邊界,甚至還曾跨過大明和朝鮮的國界,進入過大明的國境之內,雖然最終又遺憾地退了回來,但這激蕩人心的千裏遠征,依舊讓人心生自豪之情。

得聞加藤清正已基本平定了鹹鏡道,同時還發動了侵入大明國境的試探性遠征,征朝倭軍的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特別傳令,將於次日攜眾將在漢城中新近設置的倭軍大本營內,接見一路風塵仆仆趕回來的長穀川秀久等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