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陣-18(2 / 2)

還未爬至高處,已能伴著風聲聽見對岸明軍嘹亮的衝鋒號角,好不容易來到一塊山坡上視野較好的密林邊緣,五人回身遠遠望去:

史儒所部僅剩的二百多名明軍,已經抱成陣型,吹著震天的衝鋒號角,眾軍緊跟著一馬當先的史儒,視死如歸地衝入了敵軍陣中。一時間殺聲震天!

史儒所部自淩晨入城,多半已經奮戰多時,想必是最後時刻必死的決心,才能爆發出這等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對麵的倭軍不知是何原因,大多也都棄了弓箭和“火銃”,手執長刀,迎麵向著這隊明軍發起了反衝鋒。

也不知是明軍中的哪個士卒,在陣中大聲唱起了那首戚繼光所創,在明軍中流傳已久的《凱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幹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登時二百多明軍一起放聲歌唱,雄渾的歌聲聲震寰宇,響徹雲霄!

金戈鐵馬,血光四濺。

對岸遠處傳來的《凱歌》聲,硬是生生淹沒了眼前這大同江水的滾滾洪濤。

遠遠望去,史儒所部這最後一股明軍,就如同一葉小舟,在敵寇的波濤洶湧中搖曳翻騰著,漂浮不定,幾次險些被浪頭蓋過,卻又堅挺地衝破浪頭,依然蕩漾在巨浪翻滾中。

陣中那麵耀眼的“明”字大旗,雖在重重包圍中幾度搖搖欲墜,左搖右擺,卻依舊頑強地挺立不倒。

漸漸地,對岸的歌聲終於慢慢地弱了下來,耳畔隻剩得大同江水的波濤聲還在奔流不息。

老周跪在地上,兩手緊緊抓著地上的土,兀自強忍著嗚咽。孫世祿也不忍再看對岸,護著還在發抖的桂百枝躲在樹林後,暗自擦著眼眶。程本舉抬眼望著對岸,兩眼也是發酸,想別過頭去盡量不讓自己流淚,卻正好看到了站在身邊的唐衛軒。

從側麵看去,唐衛軒一臉峻色,頭頂束起的發髻微微有些散亂,幾縷散開的頭發垂在肩上,尚未幹透的發梢上似乎還在滴著水珠,雖然目不轉睛地緊盯著對岸,但自始至終卻未流下一滴眼淚,凝重的臉上也看不出他的喜怒哀樂。

程本舉突然意識到,原先那個看上去年輕稚嫩、空懷滿腔熱血、一心想著建功立業的唐衛軒似乎已經變了,其實,經曆過這半日之間的種種際遇,無論是唐衛軒、自己還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已被徹底改變。

雖然凝視著唐衛軒眼中的冷峻目光,程本舉也說不清到底是哪裏變了……

終於,唐衛軒走過去扶起了老周,示意著三人,默默轉身離開了高坡,一同走進密林深處,向東而去。身後,隻留下微風中猶自回轉蕩漾、遲遲未肯散去的陣陣《凱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