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申論(上)(2 / 3)

二、申論考試的注意點

申論考試是一種能力考試。從本質上講,它是針對當前存在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模擬行政機關決策的過程、工作思路、立場角度,依照特定的公文寫作風格,針對給定的材料來完成具體要求的測試。既然是模擬政府行政機關決策的過程,這就要求考生在考試時必須樹立“準公務員”的角色意識。

1.在考試中公務員角色定位的原則要求

考生公務員角色定位在考試中有幾點原則要求。

首先,立論要高:要從全局的觀念、國家的角度、主流的思想來思考問題。比如,2007年的土地征用話題,我們就要考慮國家對此的主流思想是什麼?就是實現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也就是科學發展。2008年水資源的開發問題也是如此,要科學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問題。考生可換一個角度思考土地征用問題或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問題,即從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看,從當前國家有關土地政策的角度出發,不難得出:要科學統籌環境與發展的結論。

其次,思路清晰:從宏觀到微觀、從中心到邊緣、從主要到次要、以小見大、由表及裏。表述的時候一定要有層次性。比如說2007年講土地是命脈,考生可采用如下結構來論述:一是講當前土地征用的整體情況;二是講主要存在的問題;三是講土地是維持農民生產生活的基本命脈。在表述重要性的時候要升級,先講農民層次的命脈,然後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穩定的經濟命脈,這就升格到農村來了。再往上升,是維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命脈,又提升一個檔次。接下來再往上升,這關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命脈。論述重要性的時候一定是從低往高。而解決問題的時候,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製度;二是加大監管力度或者轉變政府職能;最後才是加大對廣大公民的宣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責任意識。考生如果在分析和論述時都能做到從結構層層推進、語言表述流暢,就有可能使文章獲得閱卷老師的肯定。

第三,措施可行:循序漸進、可操作性,注意創新。公務活動的展開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可操作的原則,否則不但工作效果不好,還有可能導致一係列嚴重的後果。而工作總是憑經驗、老一套,缺乏創新性,將不能適應迅速變化的新形勢,勢必阻礙工作的開展。這種公務活動的本質要求反映到申論寫作中,就是行文的縝密、對策的可操作性、思路的創新性。

2.公務員角色定位的能力培養

我們如何才能樹立“準公務員”思考、作答意識呢?一般認為,“準公務員”角色意識必須參照公務員的標準來進行培養,在平時必須認真提升以下四種素質與能力。

(1)政治鑒別能力

政治鑒別能力,簡言之,就是政治上識別大是大非的能力。

政治鑒別能力是國家公務員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大是大非問題並不是一眼就可以區分開來的,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不是容易的事。首先,政治鑒別力,就是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其次,政治鑒別力必須以政治敏銳性為前提。政治敏銳性,就是在政治問題上有見微知著的眼光,即善於抓住萌芽,洞察本質,判明利害,把握趨勢,並據此確定應取的態度和對策。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是講政治的能力,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在實踐上的表現。

提高政治鑒別能力的方法主要有:

①增強政治意識。要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理論的學習,認清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正確的政治信念。我們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一方麵要靠社會主義不斷取得勝利的事實和實踐教育人們,另一方麵就是要真正學懂弄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隻有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才能敏銳分辨各種錯誤思想和政治傾向,堅持正確的政治觀點。

②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牢牢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同時,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也有一個政治立場問題,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就不能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③樹立鮮明正確的政治觀點。毛澤東同誌有句名言:“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鮮明的正確的政治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毛澤東思想的觀點、鄧小平理論的觀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觀點,這是我們政治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是我們觀察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內外各種矛盾和問題的偉大的認識工具。

(2)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政府行使權力時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主要是指各級行政機關必須依據法律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法律是行政機關據以活動和人們對該活動進行評價的標準。依法行政是對整個國家行政活動而言的,它要求一切抽象的與具體的行政行為都要遵循法律。依法行政是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的要求,也是反映市場經濟對政府活動的客觀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①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②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

③程序正當。法律的正義隻有通過正義的程序得到實現。公正的程序是正確選擇和適用法律,從而也是體現法律正義的根本保證。依法行政的核心與實質,是指依行政程序法行政。

④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⑤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麵、準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⑥權責統一。權力機關授予行政機關以行政權力,是要求行政機關運用它去履行職能,達到行政管理的目的,否則就沒有必要授予其權力。

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①要準確把握依法行政的主體

依法行政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及其國家公務員。不能把行政主體本身的依法行政排除在外,否則依法行政將失去基礎。行政執法人員是行政執法權的具體實施者,這些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所實施的行政執法行為方有效。

②要準確把握依法行政對行政執法的要求

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在法定權限範圍內做出。行政執法是執行法律的活動,這種性質要求行政機關不能自己給自己授權,而隻能在法律授權下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行政執法行為應公平、合理。行政執法活動中存在大量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依法行政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立法意圖和精神實質。

行政執法活動應公開。行政公開是現代行政的必然要求。公開是製止自由裁量權專橫行使最有效的武器。

行政執法應講求效率。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法律關於各辦事環節的期限的規定,及時處理行政管理事務中的各種社會關係,使行政權力及時得到有效運用,同時也可以對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及時實現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

(3)公共服務能力

①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各項工作得失成敗的最高標準。

國家公務員要誠實為民,守信立政,當好人民公仆。公務員要當好人民公仆,關鍵是正確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誠實為民。

②增強公共服務理念,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公共行政的範疇取決於不同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公共需求,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公共需求處於不斷變化中,行政的內涵與外延因而具有相應的階段性與變動性。

公共服務意味著政府義務的積極化。伴隨著社會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公共領域的拓寬,單純的“公共權力”已無法包容所有的行政職能,取而代之的是“公共服務”的理念。

公共服務意味著行政規則的服務化。公共服務理念的確立,使得政府在原有權力行為之外,更多地實施非權力性的服務行為,旨在對政府的社會職能進行組織,規範、調整政府大量的非權力性的行為。

公共服務意味著政府行為方式的多樣化。在傳統的行政理念中,行政意味著對公共權力的行使,其特征是行政行為的單方性、命令性和強製性,並表現為行政處罰、行政檢查、行政強製、行政許可、行政征收等具有單方意誌屬性的權力行為,這種行政方式被稱為規製行政。而在現代行政理念中,除了傳統方式,政府行為方式還應表現為互動性、公益性、服務性。

(4)調查研究能力

①深入調查研究是各級公務員的一種基本能力

調查研究能力是各級公務員的一種基本能力,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所謂調查研究,就是通過走訪調查、深入實際等形式,詳細地占有第一手材料,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指導,運用基本的和現代的科學方法與手段進行研究,從中得到規律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