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矛盾的心(3)(1 / 1)

即使有的人家十分困苦,沒有一分錢,或者根本沒有親人,寺院也會出人替死者辦理一切事務。

一家人都在哀哀地哭泣,這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正靜靜地躺在床上,仿佛與世間已經毫無聯係。

然而老喇嘛說這不是真的,人死的時候,他的靈魂根本不會認識到現實,他會起身,去安慰正在哭泣的父母妻兒。然而,讓人悲傷的現實就是,沒有一個人能感受到他的撫慰,推搡,乃至嚎啕大哭。他比風還輕。沒有人知道他,他是孤單一個人了。

就好比我們出去旅行,忽然發現,進入了一片人跡罕至的森林,你再也找不到一個同伴,回頭時甚至找不到來路。你驚慌,錯愕,難過,悲傷到了極點卻毫無辦法。

死亡就是這麼回事,把你推到了一個你從沒想過會去的地方,然而,你找不到一個同行的人。隻有你一個人。

或許,這個時候喇嘛的聲音是唯一的救助,他在清晰地告訴死者:你要仔細諦聽,你會看到一束光在你眼前發亮,不要逃避這束光,他是你本初的內心。

其實,不少相關的報道也說過,很多人頻臨死亡那一刻,都會感到眼前光芒出現。電影《非誠勿擾2》裏也有人說,死的時候,會看到很亮的一束光芒。亮到你看不清任何東西。

如果在此時,你能夠放下一切恐懼與牽念,跟隨這束光而去,你就獲得了解脫了希望。這束光代表的,是你澄淨的,毫無雜念的本心,當你尋找到它的時候,也就是獲得解脫的時候。然而,大多數人不能。他無法麵對這樣幹淨的,赤裸的本心,對於自己的真心,他第一個反應是害怕,逃避,或者有無盡的牽念,以至於放棄了一個大好的解脫的機會。

當你放走了這個機會,之後,便陷入了無邊的輪回之中。

在紀錄片裏,那個死去的靈魂不肯離去,盡管一次又一次地被告誡,但是他仍然不相信自己已經死去的事實,而是不斷地在屋子裏徜徉。

《中陰教聞大法》是一部被掘藏師發現的珍貴書籍,它的作者就是著名的蓮花生大師。眼下,在西藏,還有很多類似的書籍。有這樣一種說法,佛教的高僧們著出這樣的巨作,然而他們深知,在當時的年代,不適合有這樣的佛經出世。於是,便收藏在某個秘密的地點,等到多年,甚至多個世紀之後,等待一個巧合的機緣,有人找到它,並公布於世。而這些找到書籍的人,被稱為掘藏師。《中陰教聞大法》(後來被編譯成《西藏生死書》),就是這樣一部在上個世紀被發現的書籍。它被稱為是一次死亡之旅的指南。

死亡,是很多人從來也不願意正麵去麵對的一個事實。我們這個民族所受的教育是,隻麵對生,而逃避死。然而,死亡是可以逃避得掉的麼?死亡是一扇怎樣的門,在它之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死去的人,怎樣進行完這場旅程呢?

感謝這部書籍,它引領活著的人們,第一次有意識地觀看了整宗死亡之旅的過程。

死去的靈魂不肯走向解脫的路,因為他有欲望,對生的貪婪,不甘心就這樣獨自踏上旅程。一次又一次的警示也進入不了他的心,就如同我們,一次又一次善意誠懇的規勸也無法讓我們走回正途。

終於,到了第四十九天,所有走向解脫的大門都被一一關死,這個時候,引領他的,都是這一生甚至數世的業力。比如說,當你曾經是一個獵人,你在此時有可能就會看到自己被各種動物追殺,你恐怖地四下逃散,無依無靠。根據個人的業力,不同的大門會在這個時候敞開。福德高深的人,會步入天界,能夠投身人身也是非常好的歸處。最可怕的,就是轉生畜生、餓鬼,或者地獄道。

事實上,在我們無數世的轉世中,這六道之所處,我們無一沒有經曆過。始終在兜兜轉轉。

所以,在紀錄片的結尾,小喇嘛問師傅:如果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不斷輪回,那我們生的意義是什麼呢?老喇嘛回答:生的意義,就是希望。我們已經處於輪回之中,認識到這個本質,然後找到出口。而這個出口,隻能依靠生的力量。

或許,在無窮無盡的轉世之中,找到出口並且跳出去的希望,就像螞蟻撼樹一樣艱難,但是,誰又能說,這弱小的力量,總有一天,不會彙集成迸發的能量呢?

這一生,不止一生,我們看看過去,看看未來吧。

又是一個未眠的午夜,貓在認真地讀著佛經,我埋頭在電腦前。終於,他打了一個哈欠,表示要睡覺了。我聽見他清晰地說了一句:感謝這樣美好的一天,我還沒死掉。我瞪著他,他繼續說:希望我明天還活著。

啊,其實,我應該不再奇怪了,無常的人生,難得的人生,我們其實每天都應該在珍惜,在感恩,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