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赴蒼南開展災後心理危機幹預工作
受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科協邀請,區衛生局派出由我區流行病學骨幹、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組成的3人心理危機幹預小組,以及一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製專用車,於2006年8月11日上午赴蒼南救災防病第一線,參與全省災後應激心理危機幹預工作。
2006年第8號超強台風“桑美”正麵襲擊浙江,給浙江省溫州市的蒼南、平陽、文成、瑞安、樂清、龍灣、泰順、洞頭等8個縣(市、區)造成較大損失。人在遭逢重大的變故後,因受到強烈刺激易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幹預”,提供心理社會方麵的服務,對幫助受害者家屬和相關人員宣泄悲傷,恢複心理平衡,開始新的生活,極為重要。
這次拱墅區衛生局作為唯一受邀請派遣心理危機幹預小組參加災後心理危機幹預工作的縣區,既是省對我區積極開展心理衛生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區自己培養的心理谘詢師的一次很好的實戰和學習機會。
幹預小組的同誌不辭辛勞,連續作戰,奔波在醫院、村莊、農家……為失去親人沉浸在悲傷中、為自責再加上無法麵對喪失親人的痛苦的人們、為在台風中受傷的傷病員和搶救一線的醫護人員進行心理幹預,我區心理危機幹預小組人員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省心理危機幹預專家充分肯定和好評。
CCTV在8月25日23點37分焦點訪談節目進行專題報道:
主持人敬一丹:
觀眾朋友,前一段時間,我們不時聽到災害的消息。您現在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災後的情景。看得見的是殘垣斷壁,看不見的是人們的心理創傷,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災害,都會使人親曆悲劇,目睹傷亡和毀滅。受損的家園早晚可以重建,受傷的身體也許可以治愈,但是人們心靈的創傷卻深深的、久久的是一種隱痛。最近在“桑美”台風過後,有一支特別的醫療隊來到了災區,這支醫療隊要醫治的就是災後人們的心靈創傷。
何初豔心理谘詢師:
普通老百姓這種見解太多了,所以他老覺得家裏人,比如平時很要好的一個好朋友去世了以後,他把關於好朋友的東西全部收掉,不讓他提,誰也不要向他提,那他沒法宣泄,折磨自己,然後他會通過另外一種途徑,比如發脾氣,或者本來很和善的一個人,變得脾氣暴躁的,或者另外一些東西表現出來,人總是這裏被悶住了,總要那邊宣泄的,所以說我們這個工作就是讓他正常地宣泄,而不要走旁路,走彎路。
在災區,物質的家園正在重建,心靈的家園也需要重建。心理危機幹預機製的建立,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它是在災難時刻對公眾的一種特殊的救助,體現的是對受災群眾的人文關懷。今年的災害比較多,災區重建千頭萬緒,我們想,如果在災區有開朗的神情,有自信的眼神,災區和災民就有希望。
二、HIV陽性告知感染者心理幹預
“其實,在我來這裏之前,我已經準備好了氰化鉀,準備就在明天,到外地某個地方,去死!真的!但現在我想通了,我要活下去,我要對家人負責,對自己負責。能活幾天我就活幾天。”2008年5月9日,在拱墅區疾病預防控製和婦幼保健中心VCT室裏,當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何初豔醫師聽到這番話時,心裏終於暗暗地鬆了口氣。
這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三十多歲男子。一個月前被確診HIV陽性,按照艾滋病防治規範要求“由感染者本人告知其配偶;若感染者拒絕告知的,則由負責告知的人員在陽性結果確認後不超過1個月的時間內,盡快以適宜的方式告知其配偶。”當我區艾滋病專管員告訴他,今天是最後期限時,這個身高一米七幾的大男人突然痛哭流涕,長跪不起。他說寧可死,也不想告訴妻子,情緒非常失控。區疾病預防控製和婦幼保健中心當即派出中心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何初豔進行心理幹預。
幹預最主要從幾方麵下手。一是引導,如果妻子對他不忠,他最希望妻子怎麼做?如果他妻子知道他找“小姐”,會希望他怎麼做?二是跟他聊對HIV陽性和艾滋病相關知識,消除了他“得了HIV陽性就是得了艾滋病”;“得了艾滋病就是死定了”;“得了VIH陽性和艾滋病就是得了髒病”等一些誤解,讓他看到了生的希望;三是告訴他相關的隱私保護的政策,消除他一些顧慮。因為他當時是這麼想的,悄悄自殺了,就沒人知道他得了艾滋病。感覺這點對他觸動很大,好像現場他就愕住了,估計他平時沒想到這一點。四是跟他聊有傳染給他妻子的可能,所以更要活著。若妻子被傳染了,她能依靠誰,對誰訴說?她一個人怎麼承受?所以他應該彌補妻子,活著,而且要活好,照顧好妻子,就算是贖罪吧,也可以相互有個照應。然後回到第一點,讓他了解了並能自己體會到做錯事情後,彌補比逃避更重要,更像個男人。
兩個多小時後,感染者的情緒漸漸穩定了,表情也自然了,而且能和谘詢師進行正常的交流。最後,他同意對其配偶進行告知,並提出讓谘詢師也要對他妻子進行心理幹預,他決定為家人、為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三、信訪局心理幹預案例
2009年8月,拱墅區心理進信訪工作開始,信訪工作內容多、範圍廣,上訪人員中求訴的內容有合理與不合理,有真實與虛假的,有無理取鬧的。我接手的其中一個案例印象很深。一位蔡姓的青年,在一中學租用羽毛球館,已用兩年餘,有一批忠實的體育愛好者。2008年底學校提出了停止租用協議,至2008年12月結束。當時蔡先生非常氣憤,以各種理由拒絕停止,先後與學校、教育局產生很大矛盾,先後多次上訪省、市、區信訪局,已產生很大的社會矛盾。信訪局很為難。第一次接觸,我以普通工作人員身份參與調解,認真聽取蔡的理由以及信訪局領導的溝通內容。了解情況後,我開始與蔡的交流,肯定蔡的熱情以及積極心態,為群眾性體育運動發揮很好的作用,然後抓住蔡的弱點作分析(麵質),主要兩方麵:
第一,學校和教育局按法律程序辦理解除合同
教育局有行政要求,以後不得外租,並承諾適當補助。
第二,年輕人要有氣度,做體育的人是爽氣的,年輕人不能因小事而誤大事。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要多點發展等。
經過二個多小時的溝通,蔡先生同意我的觀點,讓其考慮再定。第二次蔡先生基本同意解決,並要求我參加,到場後我給予了肯定和鼓勵,蔡先生很高興地與學校解除了信訪糾紛,滿意而歸。
四、溺水身亡哀傷幹預案例
2008年8月,一個母親帶著9歲女兒去杭州樂園嬉水遊玩,女兒先進去,當母親換好遊泳衣進去時,女兒已不見,五分鍾後見到了溺水身亡的女兒,母親痛不欲生。
事故發生的第二天,社區幹部報告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立即派全科醫生上門服務,給主要親屬進行安慰性治療,但逝者的母親不吃、不喝、不哭。我帶著另一位心理谘詢師一起上門給予幹預。首先我們簡單問候後,就先坐在這母親的身邊,認真地聽著其愛人及主要家屬的訴說,當聽著其愛人講到女兒的可愛,並拿出女兒的照片時,我說了一句:“真是漂亮、可愛的女兒,要是我有這樣的女兒也會感到驕傲”。突然逝者母親哇哇地大哭起來,哭聲持續了3-5分鍾。慢慢聲音小後,我開始講事實,講現實。女兒已不在,現在關鍵要大家自己照顧好身體,並且與其愛人交流了一些觀點。第三天我去,母親好些了,會吃點稀飯,情緒穩定一些了。我拿起女兒的照片,說:“真是可愛的女兒”。然後,讓母親傾訴女兒的一生,女兒的懂事,女兒學習好,如何讓父母放心一些等。說完後我認真地告訴夫妻倆現實:女兒已去。然後與丈夫討論了如何與杭州樂園處理這起事故,我提出要做實在人,要提合理要求,不要過高或過分等。一周後,我再次去,夫妻倆在家,情緒明顯好轉,並主動表示感謝,告知我事故已與杭州樂園處理好。我再次告知兩人要注意自己身體,畢竟女兒已去。養好身體,幸福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