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的現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當前約有4.5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存在於任何國家,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男是女,也不論貧窮抑或富裕,終其一生,約有25%的人會得精神疾病。在我國,衛生部公布的精神疾病患者為1600萬,而事實上患有精神疾病者已遠遠不止這個數目。
由於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不僅得了該病的人本身因症狀問題痛苦不堪,也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影響。該病致殘率高,相應地,治療和護理成本也非常可觀,已成為我國疾病負擔最重的疾病之一。
在我國,精神科專業人員的缺乏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進而缺乏專業服務,由於精神病院地處偏僻、數量較少,距離遠,交通不便,患者到專科醫院尋求專業幫助不方便,服務可及性差,並且,不少患者和家屬有疾病病恥感,不願意去精神專科醫院就診;設立和保持專科服務費用很昂貴,醫院要發展、人員和基礎設施、診療設備要維護,政府差額撥款,醫院自養,診治費用昂貴。因此,除了極少部分人能夠住在醫院治療或長期住院托管外,絕大部分患者分布於社會上,缺乏專業的管理、有效的藥物治療及社會功能康複訓練。建立社區精神衛生服務體係,推進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已成為當前解決因精神疾病帶來的各種社區問題的重要手段。
1958年,在南京召開的第一屆全國精神病防治工作會議上,國家已經明確了“大力依靠基層醫務人員開展精神病三級防治網,就近治療、開放管理、群防群治”的工作方針,各地也紛紛根據重要要求先後組織了基於社區的精神病防治康複三級網絡,通過培訓基層醫院醫務工作者,就地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有關服務。然而由於各種曆史原因,這一工作方針並未得到長期、持續、有效地貫徹實施。
浙江省是我國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省份,當前約有近百萬精神疾病患者,我省社區精神衛生服務起步於1978年,從1991年起,在省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把精神衛生內容納入到了初級衛生保健工作之中,通過發展試點區縣、分階段推廣試點工作,以點帶麵,使得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在全省範圍內得到了全麵實施,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工作至此才有了較大的發展。
拱墅區是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的一個老城區,跟隨著全省的步伐,早在1983年就建立了相應的社區精神衛生服務體係,早期主要通過設置家庭病床、建立監護小組、定期社區隨訪、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及谘詢等多種形式開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尤其是2005年來在全國推行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簡稱686項目),而拱墅區作為全國30個城市示範區之一,按照國家要求,進一步深化了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工作,建立了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的拱墅模式,用於管理我區近2000名精神疾病患者。國外的經驗和我們的實踐均表明,走社區服務路子,是有效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最佳形式。
盡管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方針的提出和實踐在我國已有五十餘年曆史,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地不斷發展,人們對社區精神衛生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社區衛生服務較以往在內容上豐富了很多,時代更為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合分析當前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現狀,我們認為,當前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存在如下六方麵的問題:
一是社區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優於農村,發達地區優於不發達地區;
二是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發展不平衡,政府重視的地方發展勢頭較好,政府不重視,服務內容幾近空白;
三是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內容不全麵;
四是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缺乏專業性;
五是社區精神衛生服務人員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