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在上大學前,並不知道自己會和自卑掛鉤。
王媛來自南方一個小城市,記憶中的童年,是一條條長長的巷道,藍的很幹淨的天空,語調拉長的叫賣聲……
王媛在當地是有名的好學生,所有人提到她,都會誇獎這個孩子以後有大出息,就連王媛也是這麼認為的。
上完小學,要去外麵上中學……每個星期從學校回家,王媛都要走兩個多小時土路——沒有直達的車。
她記得自己總是在星期六上午離開學校,晚上才能到家,吃一頓媽媽做的飯,第二天早上就得出發。
爸爸幫她提著趕緊的衣服和家裏準備的食物,一段段路把她送出去。
再後來,就是高考。
王媛一口氣考上北城大學。
在當地,北城大學是很有名的。
錄取通知書經過郵遞員送到他們手上,左鄰右舍都驚動了,甚至村子裏的廣播都在播報這件事。
王媛沉浸在上大學的喜悅中,每天都幻想大學生活。某天晚上,聽到外麵狗不停地叫,王媛披上衣服出來,看到爸爸坐在門口抽煙。
猩紅的煙頭照亮他半張臉,王媛猛然意識到,上大學也許並不是一件如她想象中那麼美好的事。
王媛想過要把錄取通知書撕了,媽媽哭著對她說,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他們好不容易把她送到大學的門口,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她半途而廢的。
王媛揉揉眼睛,跑到高中,向老師谘詢。老師指導她到鎮上辦理助學貸款……本科學費比較低,靠著貸款可以支付學費和住宿費。但生活費就需要自己想辦法了。
大學開學晚,王媛提前收拾好行李,想出去工作兩個月,收拾好行李,媽媽專門給她做了兩套新衣服,一再叮囑她,在外麵要與人為善,多交幾個朋友。
王媛提前到學校,和教務處的領導說明自己的情況,本來學校還沒開學,是不應該收留學生的,但班主任憐憫王媛,給她開綠色通道,讓她和學校一個實習生住在員工宿舍,勉強給王媛一個容身的地方。
王媛收拾好自己的行禮,很快在學校附近的中餐廳找了個服務員的工作,掙了幾千塊錢,就到開學的時間了。之前王媛總是在花家裏的錢,好不容易自己掙到錢,十分欣喜,也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和領班商量,在她休息的時候繼續工作。
其實服務行業缺口大流量大,無數人來來走走,是一份很容易的工作。領班暗自嘲笑王媛小家子氣,又一本正經教育她,讓王媛來工作是可以的,但王媛必須得聽話。於是王媛在領班的暗示下,給領班塞了個大紅包,又把剩下的錢寄回家。
開學第一天,王媛把行禮搬到自己宿舍。
宿舍是四人間,除了王媛一大早上鋪好床鋪,其他人都是下午晚上才姍姍來遲。
王媛因為要出去工作,晚上回來時,聽到宿舍裏有姑娘嘰嘰喳喳的說話聲,進門看到其他三人坐在她床鋪上嗑瓜子,瓜子皮落得到處都是。
那三人看王媛默不作聲進門,收拾床鋪,又掃地,都捂著嘴輕笑。
王媛收拾完後,低著頭從床頭書櫃上拿下肥皂和毛巾,又從床底拿出臉盆,出去洗臉,其中一個姑娘攔住她,問:“你叫什麼名字?”
王媛抿抿嘴,對她友好地笑,“王媛。女子旁的媛。”
另一個姑娘說:“是王媛,不是冤枉嗎?”
第三個姑娘接過話,“你用的東西寫著冤枉,你長得也冤枉。和你住一起的我們,更是覺得冤枉。”
王媛聽不懂她們說話,扭頭就走了。
門關上,房間裏一片大笑。
大抵就是第一次見麵,王媛表現得很和善,就讓大家都以為她好欺負。
但其實不是。她哪怕性子再和善,也是有小脾氣的,隻是念著媽媽的話,要多交幾個朋友,就沒和這些人計較。
王媛很清楚,這些看不起她的人,不過是仗著家裏有錢,她們本身什麼都不懂。而她,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比她們牛叉千百倍。
王媛就是懷著這樣的阿q精神度過大學第一年的。
後來又發生很多事,比如大掃除時,室友嫌棄她用的東西很舊,當做垃圾給她扔掉,或者在曝出校園暴力案後,在她床鋪上貼著“謝室友不殺之恩”的紙條。
王媛都隻當沒看到。她告訴自己,再忍忍,再忍忍就過去了。在心累的時候,躲起來哭泣,或者使勁掙錢,買她們用的牌子,靠著自己的努力站在和室友同等的高度……
王媛很努力地工作,在學業上就差了很多,專業課的老師對這個孩子又是嫌棄又是憐憫,經常找她談話:你父母送你來學校是為了學習的,不是為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