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習慣20(1 / 2)

用我們的心聲為社會服務

“即使獲得10個碩士學位,美國人也不需要我。我希望幫助(蘇丹)人民,這是我的本性。返回家鄉,到需要我的地方去,那才好。”

——薩爾瓦·杜特

人類各種各樣的需要驅動著我們尋找自己的心聲,並激勵他人尋找他們自己的心聲。

當我們滿足人們需要的過程中,自身就會得到發展,同時也滿足了自己的需要。

我們和被激勵者的關係加深了,和被滿足者的關係更是加深了。

我們在滿足別人需要的過程中擴大、發展了自己進行選擇的自由。

薩爾瓦·杜特11歲時,家鄉謝特戰火紛飛,蘇丹政府軍和反叛武裝正在這裏激烈交火。他每天必須四處躲避,以免被反叛武裝抓去打仗,或者被不知來自何方的子彈擊中。

為了逃命,杜特和許多當地人一起離開了謝特。

這名蘇丹丁卡族人1996年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盡管這裏沒有戰火,四處都是綠洲,杜特也很快找到工作,但他過得並不快樂。他沒有辦法知道遠在蘇丹的家人命運如何。“國際紅十字會說,如果你父母不在難民營,那就不可能找到他們。”

在美國生活4年後,25歲的杜特從一位在津巴布韋難民援助機構工作的親戚那裏得知,自己的父親仍活在世上。杜特欣喜異常,毅然決定離開羅切斯特,返回家鄉尋找父親。他轉道肯尼亞不斷靠近蘇丹,最後在洛阿裏克村聯合國醫院附近的一所簡陋小屋裏,這對失散10多年的父子終於重逢。

杜特仍清晰記得,他離開家鄉是在1985年12月的一個早晨,父親那時身體健碩。然而眼前的父親卻蒼老了許多,還因為喝汙染水得了各種寄生蟲病。

父子相見後,談話持續了10多個小時。杜特把自己的逃難經曆告訴父親,也從父親口中得知了家人的遭遇。馬韋恩夫婦逃到村莊附近的沼澤地,雖然幸存下來,他們卻經曆了幾次大旱災。因為沒有飲用水,所以馬韋恩隻好靠喝臭水溝裏的水生存。

見到父親後,杜特幫助家鄉人民的願望更加強烈,父親的遭遇給了他啟發。

一個月後,杜特回到美國。當感染寄生蟲病的父親將晶瑩的淚珠潑灑到他身上時,杜特突然有了明確的目標。他決心要為蘇丹土地上貧苦的人們帶去淨水。

在教區居民的幫助下,現年29歲的杜特發起了一項非盈利的“蘇丹飲水工程”,計劃在蘇丹缺水地區打造水井。他終於通過教會演講等途徑籌集了20萬美元資金,從烏幹達雇一個有名的意大利公司,開始為蘇丹通季地區的32個村莊打井。

杜特原本於2001年加入了美國國籍。他當時每天打3份臨時工,還到社區大學讀書。現在,杜特即將拿到商業學士學位。

“但從來到這裏那一刻起,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會永遠留下,”杜特說,“即使獲得10個碩士學位,美國人也不需要我。我希望幫助(蘇丹)人民,這是我的本性。返回家鄉,到需要我的地方去,那才好。”

薩爾瓦·杜特不但找到了自己的心聲——幫助家鄉人民獲得幹淨的飲用水,而且還動員教友和其他找到了幫助正在受貧困和汙水折磨的蘇丹人的心聲。

非但個人如些,各種組織機構,包括企業也是如此。毫無例外,所有的組織機構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而組織機構的創建過程,往往就是發起者先發現了某種社會需求,然後,他發現了自己希望滿足這種需要的心聲,然後又去激勵別人找到和自己的一樣的心聲。

你的工作崗位是什麼?如果你是領導者和管理者,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心聲,並激勵別人的心聲為企業、為基層員工、為股東、為客戶、為合作夥伴、為社會服務?

如果你是基層員工,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心聲,並激勵別人的心聲為企業、為基層員工、為股東、為客戶、為合作夥伴、為社會服務?

如果你是其他的職業者,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心聲,並激勵別人的心聲為企業、為基層員工、為股東、為客戶、為合作夥伴、為社會服務?

從高效能邁向卓越

我相信這一個千年將成為“智慧時代”。

——史蒂芬·柯維

弓和箭是狩獵采集時代的象征,農具是農業時代的象征,工廠是工業時代的象征,人是知識時代的象征,而智慧時代的象征是羅盤——它象征我們選擇方向、目標以及遵守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力量。

所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的人都不會停息他們的自我更新,不斷地獲取應付新時代新挑戰所必需的心態和知識。

信息不是智慧,知識也不是智慧。一個人的知識越多,就會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從依賴到獨立,從個人的成功到公眾的成功,當信息、知識與目標、方向、原則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智慧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