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佛指舍利來到台灣(2)(1 / 1)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明塔坍塌,僅餘一半由底到頂巍然屹立,一時成為奇觀。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六年,人民政府拆除殘塔,修複新塔,在發掘地基時於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發現唐代地宮。四月九日,當寺僧和考古人員走下這座千年地下玄宮時,唐王朝的兩通石碑將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由來和華王朝數千件奇珍異寶及曼荼羅世界的供養交代得清清楚楚。其後人民政府弘建法門寺,建成法門寺博物館,於一九八八年農曆十月一日對外開放,法門寺又迎來了千年輝煌。

一九八九年春,我到法門寺。在這裏,我看到了佛祖的無限輝煌。唐成通十四年迎佛骨是四月八日佛誕日,一千一百一十四年後佛骨的麵世居然也是四月初八,說明佛法的不可思議和神州大地的神奇。這裏值得稱道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唐文化接應了佛教和佛教文化,創造出獨步世界的最炫目的文化,它的光輝已從這座大唐地宮湧出的大唐王朝供佛珍寶所顯示,使我們的想象力都顯得貧乏。法門寺地宮仿佛是一條漫長的曆史文明走道的極致處。它說明中華民族唐文化是當時世界的文化中心,是世界文化的高峰,是世界佛教的中心。我們為法門寺唐代地富的發現和佛祖真身舍利的麵世而歡欣鼓舞。

佛法起於西天,盛於華夏,佛祖慈悲,留真身指骨於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為了使佛祖真身光耀寶島,光耀華夏,光耀五大洲,我們迎請法門寺佛指舍利光臨台灣供養,重現千年之輝煌,使眾生都沐浴在佛祖的光輝之中,以實現人間佛教之理想。從這裏,我們看到了佛祖和中國佛教、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看到中國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勃勃生機。我讚成這樣的觀點:中國佛教全麵性、豐富性、長期性、開創性、廣泛性等等特點,在整個曆史發展過程中表現得特別突出。中國佛教向學術化發展,對教理、教義愈研愈明愈精,使佛學成為一門獨特的學問,佛教本身也達到繁榮昌盛。中國佛教向修煉化發展,使人生身心的自我修養讓佛教的修養方法成為一門獨特的修煉體係。中國佛教向藝術化發展,使佛教領域成為絢麗多彩的藝術寶庫。中國佛教向社會化發展,使佛教與中國社會密切相關,息息相關,世間法清淨,佛法清淨、佛法昌明.社會穩步發展,和平繁榮。

在新世紀到來之時,我們高興地看到,佛教和佛教文化以其般若圓融和法性必然與當今社會、當今世界相協調、相適應。佛教和佛教文化將會像過去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所作出的曆史貢獻一樣,也會為今天的社會、今天的世界和整個人類文化作出獨特的貢獻。

我本人堅持六祖到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堅定不移,在迎奉法門寺佛祖真身舍利的時候,奉獻給社會這樣一個圖冊,以期大家對佛祖、法門寺、中國佛教和佛教文化有一個全麵真切的了解,對佛祖的人間淨土思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淨化心靈,鑄成完善人格,以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國家繁榮昌盛,世界持久和平。

法門寺的佛祖真身舍利把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和中華民族的曆史聯結在一起,和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進步聯結在一起;通向光明的未來,生為中國人有福,生為當世有福,我謹以此文祈禱。

(《佛指舍利來到台灣》為法門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