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民族有一個充滿睿智的古老格言:“我要麼去尋找一條別人走過的路,要麼去獨辟蹊徑。”它表達了日耳曼人獨立不羈的個性,直至今天,這仍然是他們的後裔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一個顯著特點。
在對有價值目標的追求中,需要具備不屈不撓的意誌、堅忍不拔的決心、充滿活力的思想,以及取得成功的卓越的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正是由於各種令人沮喪和危險的磨煉,才造就了天才。而堅忍不拔的決心則是一切真正偉大的品格的基礎。
在一般人的眼中,世界上諸多名人、偉人的一生,充滿光輝而富有傳奇色彩,他們都個性十足,令人崇敬。沒錯,堅持個性使他們走向成功,並最終幹出讓凡人景仰的卓越事跡,而這些“成功個性”中最閃亮的就是堅毅的意誌力。意誌力作為一個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驅動著人們不斷努力。它幫助我們順利通過人生的每一個驛站,實現追求的目標,創造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喬舒亞·雷諾茲爵士曾說:“如果想做一個不同凡響的人,就必須投身於你的工作,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早晨、中午和晚上,都得如此。沒有任何的休息娛樂時間,隻有十分艱辛的勞動。”這位爵士自己正是這樣一個例子。
堅強的意誌力
喬舒亞·雷諾茲小時候經常忘記做功課,卻對繪畫非常感興趣,他的父親因此常常責罵他,認為他今後隻能去從事體力工作,然而,對藝術的強烈興趣和執著,終於使他成為一名非凡的畫家。
蓋恩斯伯勒在小學時代就開始去德伯萊森林裏寫生,十二歲就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他敏於觀察且勤奮刻苦,任何一張他看過的畫他都可以一筆不差地描繪出來。
威廉·布萊克是一個襪子商的兒子,他喜歡在父親的賬簿背麵進行繪畫設計,而且喜歡在櫃台上進行速寫。
愛德華·伯德在三四歲的時候,總是喜歡站在椅子上往牆上塗鴉,並稱那些圖案為“法國兵”、“英國兵”。他的父親意識到兒子對藝術的熱愛,於是給他買了一盒彩色筆,並且把他送到一個茶盤製造商那裏當學徒。他漸漸在這一行中脫穎而出,並通過刻苦勤奮的努力,進入皇家學院就讀。
任何領域的傑出人士都是如此,依靠他們堅韌的意誌力,抵擋住種種誘惑,堅持不懈地努力,才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著名雕刻家帝辛也是這樣一個地地道道、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他用了整整八年時間才完成他的名作——《殉道者伯多祿》,而那尊《最後的晚餐》也耗掉他七年的時間。極少的人能夠想象,在這些偉大的作品中,藝術家付出了多少辛勤勞動和長時期的訓練。他們似乎輕而易舉的很快就完成了作品,但這樣的“輕而易舉”其實來之不易。
“這尊半身像你隻花了十天時間的勞動,可竟然索價五十個金幣。”一位威尼斯商人對帝辛說。
“可是,你忘了”,這位雕刻家回答:“我花了三十年時間才學會在十天時間裏雕刻這尊半身像。”
一次,有人埋怨多門徹諾在完成一幅畫時速度太慢。多門徹諾回答:“我正在不停地用我的頭腦繪製它呢。”
奧古斯塔斯·卡爾科特勳爵創作他的代表作《羅徹斯特》時,繪製了四十多張草圖。這種不斷重複、勤奮不怠的品格,不僅是在藝術領域中獲得成功的主要條件之一,在生活中也同樣如此。
雕刻家班克斯,以“勤奮努力,堅持不懈”為座右銘。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許多胸懷大誌的年輕人都前來拜訪,向他請教和尋求幫助。
一天,有一個男孩為此目的前來拜訪。他重重的敲門聲讓班克斯的傭人十分不滿,他憤怒地指責這個男孩粗魯無禮,並企圖把他趕走。
班克斯看見男孩手裏拿著一些畫,便問:“你想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呢?”
男孩回答說:“先生,如果您願意,請允許我在美術學院學畫好嗎?”
班克斯解釋,他本人無法答應男孩的請求,但是可以看看男孩的畫。於是,班克斯仔細看過畫之後,告訴那孩子:“你現在進美術學院還為時過早,先回家繼續好好練習畫畫吧,盡量把太陽神畫得更好些,一個月後再來讓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