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水換神泉01(1 / 1)

序 言

小時候,誰沒聽過大人講故事呢?

窮秀才愛上俊小姐,俏丫頭捉弄惡員外,還有那些既生活又哲理的小段子,還有那些人性化的狐狸精搞笑鬼……

聽奶奶講故事,聽姥姥講故事,聽媽媽講故事,民間故事就這樣一代代口口相傳,成為我們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民間故事伴我們長大,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孩子們學會了辨別美醜善惡,懂得了做人要誠實守信,懂得了人不怕沒錢怕沒誌……

有人說民間文學是所有文學形式的母體。在文字沒有出現之前,民間口頭文學肯定就已經存在了,然後衍生出了小說戲劇詩歌等文學形式。到了電影電視電腦手機普及的今天,孩子們在對這個世界有了感覺的初始時刻,大人們依然還會用最古老的故事形式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裏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民間故事最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最能表達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同時也最真切地表達著他們的憧憬和願望,千百年來一直是老百姓的精神食糧。民間故事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還在於它在傳承中不斷發展更新。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民間故事的講述者每個人都是傳承者,每個人又都是創作者。同一個故事,一個人跟另一個人講的會有出入,一代人跟另一代講的會有不同,講故事的人會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個人喜好添加刪節,老故事也就有了新感覺,這樣就使得民間故事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樣,永遠保持著生命的活力。

新故事脫胎於民間故事,再經過故事家們的改造和發展,成為今天的模樣。在新故事的百花園中,古代故事依然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且也依然受到讀者的喜愛。在我創作的新故事中,古代故事大概要占到四分之一。我在這些古代故事的寫作中對小說、傳奇、武俠等多種現代文學形式都有借鑒,但讓我受益最多的,恐怕還是小時候聽來的那些老故事。

很多年過去了,很多記憶都已經被時光磨損或者被我們所遺失,但小時候聽來的那些故事從小一直陪我們到老,然後又由我們講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