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瞿岑聯盟的步步緊逼,奕劻、袁世凱決定反擊。奕劻首先指使手下在軍機處檔案裏精心查找,將當年瞿鴻禨保舉康有為、梁啟超的三份奏折和岑春煊保舉立憲黨人張謇(翁同龢的門生)的奏折翻出。隨後,奕劻帶著這些證據去見慈禧太後並大肆搬弄了一番,雖然沒有將瞿鴻禨和岑春煊立刻搬倒,但足以讓慈禧太後警覺。奕劻的這招很陰險,因為中國的事情,關鍵的就是政治立場問題,隻要這裏不出問題,其他問題都不算大問題。但是,如果站隊出了問題,那可就無可挽回了。
後招還在後麵。恰好這時廣西革命黨人頻頻起義,加之還有民變,於是袁世凱便在慈禧太後大大誇讚了岑春煊一番,然後推薦其出任兩廣總督,前去擺平那些事。慈禧太後說岑春煊不願去外地任職,似乎有所猶豫。這時,袁世凱說了一句話:“君命就是天命,做臣子的哪能自己選擇做官的地方。岑春煊渥蒙寵遇,尤其不當如此。”
岑春煊在京城剛待了一個月,這次他故伎重演,到了上海後便稱病不行,想靜觀事態能否好轉。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到上海不久,便傳來瞿鴻禨被趕出軍機處的消息。
原來,岑春煊被逐出北京後,瞿鴻禨去見慈禧太後時將奕劻貪黷無厭的劣跡加以稟報,慈禧太後聽後也微露罷免之意。但不知何故,奕劻要被罷免的傳聞竟然於次日登載到英國的《泰晤士報》和都中的《京報》,一時間眾人交相議論。恰好這時英國駐華公使的夫人參加慈禧太後遊園招待會時問起此事,慈禧太後大驚,急忙矢口否認。事後,慈禧太後十分生氣,便懷疑是瞿鴻禨口風不緊,泄漏於外人。而奕劻得知此事後,立刻買通翰林院侍讀學士惲毓鼎寫了一份彈劾奏折,裏麵列舉了瞿鴻禨的“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外援、分布黨羽”的罪名,這下可謂打得又準又狠,瞿鴻禨很快便被罷免,開缺回籍。
聽到這個消息後,岑春煊不免仰天長歎,但又無可奈何,隻得打點行裝,前往廣州就任。但還沒等他動身,朝廷一紙詔令飄來,其打開一看,頓時傻了眼:詔令以“假期已滿,病未痊愈”的借口將他開缺。殺人不見血,岑春煊這下頭腦都沒摸著,就被趕出了清末政壇。
這事當然是奕劻、袁世凱在背後搞的鬼。據說,這事是袁世凱指使他人將岑春煊與梁啟超的照片合在一起,形成了岑、梁兩人的並肩親密交談照。隨後,袁世凱將照片呈遞給慈禧太後過目。慈禧太後看後默然不語,十分地傷感,最後說:“岑春煊竟然也和亂黨勾結,這天下的事情真是不可預料啊!雖然,彼負於我,我不負他!準他退休罷。”
短短幾個月時間,瞿鴻禨、岑春煊及相關的軍機大臣林紹年數人相繼垮台,奕劻、袁世凱等人大獲全勝,這就是清末的“丁未政潮”。
經過這些紛爭後,慈禧太後也意識到奕劻、袁世凱等人可能會獨攬朝政,於是在罷免瞿鴻禨的第三天,便派醇親王載灃到軍機處學習入值,形成軍機處“兩親王”的格局,以便牽製奕劻。另外,為了防止袁世凱勢力過分擴張,慈禧太後又用明升暗降的辦法解除了袁世凱直隸總督的職位,將他上調為軍機大臣。由於擔心載灃年紀太輕,而奕劻和袁世凱相互勾結,慈禧太後隨後又將湖廣總督張之洞調為軍機大臣,打算用他去牽製袁世凱。
飽經世故的張之洞對“丁未政潮”自然是洞若觀火,對慈禧太後的用意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張之洞畢竟是個斯文人,年紀也大了點兒,他一入京城就發現這裏水很深,奕劻和袁世凱在京城經營多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
據時人評價說,“岑春煊不學無術,袁世凱不學有術,張之洞有學無術”。張之洞聽後,苦笑著對人說,“袁世凱不僅是有術,而且是多術。我呢,不但無術,而且還不能說自己有學,不過比他們兩個多認識幾個字罷了。”
這不,張之洞一進京城,便很快被奕劻、袁世凱集團束住了手腳,難有作為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