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鬧翻天,頑劣皇帝胡搞一氣(2 / 2)

這場鬧劇結束後,慈禧知道這事主要是因為重修圓明園所引發,由此也隻好決定停工,這場風波才算平息。從同治這次的拙劣表演來看,這也是慈禧教子的一大失敗,這頑主要當好皇帝,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說起同治與皇叔奕訢的矛盾,野史中多有記載。《睇向齋秘錄》中說,同治有一次在宮中穿黑色衣服,不巧被恭親王奕訢看見,奕訢便婉言諫告自己的侄皇帝不要有違祖製。同治不高興地說:“朕違了祖製,又該當何罪呢?”奕訢說:“臣冒死進言,望聖明容納,皇上何罪之有?”同治仍不服氣,說:“你家載澄也常穿黑衣出入宮門,你不好好教導他,卻來為難朕,是何居心?”奕訢被反問得啞口無言,回家便立刻訊問兒子載澄,結果把出遊之事給捅了出來。

而在《十葉野聞》中,這個故事又接著說,在奕訢知道載澄帶著同治出遊的事後,便將載澄關了禁閉,再不許放出。但是,那時載澄已經染上梅毒,沒過多久便麵目腫潰而死。

載澄死後,奕訢急忙進宮去見同治,把載澄的事情告訴了同治。同治聽後大驚,說:“你竟然把載澄給逼死了!你還有父子之情嗎?你先退下,朕有後命。”隨後,同治便召大學士文祥來,說:“朕有旨,先別打開,下去與軍機各公一閱,速速執行。”

文祥覺得問題不對,便私行拆視,發現裏麵竟然是要殺恭親王的詔書。文祥回去後連連碰頭,再三懇請收回成命,同治不允,堅持要殺恭親王。文祥見同治固執,便急忙跑到兩宮太後那求情,慈禧聽後十分生氣,說:“你不用說了,詔書給我。”這事才算結束。

同治雖然失去了載澄這個玩伴,但出遊習慣已經養成,不能自製。後來,他經常帶著一兩個太監出神武門,繞道到城南,有時還深夜不歸。當然,由於缺少了載澄這個向導,再加上同治和那些太監對外麵的事情絲毫不懂,所以經常會鬧些笑話。

有一次,同治從後門出宮,見道旁賣涼粉的,同治當時正好口渴,便拿了人家的東西就喝,喝完也不知道要給人家錢,竟然大搖大擺地走了。賣涼粉的心想這肯定是貴族子弟,也不敢去問他要錢。這下好,同治還以為買東西拿東西是不用給錢的,因為付錢這種瑣事他從來沒有做過,後來同治也由此經常吃人家的白食。

不過,吃的多了,人家就問他要錢。同治覺得很奇怪,問:“為什麼?”賣涼粉的說:“我也是靠做買賣生活,你不給錢,我怎麼活?這位爺看來非富即貴,還請給小的一點兒打賞。”同治為難地說:“你說的也在理,我也確實應該給你錢。但是,我現在身邊沒有銀子。這樣吧,我寫個帖子給你,你拿著這帖子去領錢如何?”賣涼粉的說:“這當然可以。”

於是同治便欣然命筆,寫了一帖子交給賣涼粉的。那人不識字,他拿去問他的朋友到哪裏去領錢。他的朋友見後大吃一驚,說:“帖上寫的,是讓廣儲司付銀五百兩。你可知道,廣儲司在皇帝宮中,誰敢去問他們要錢?想必這個人是皇上了。”

賣涼粉的心裏害怕,也不敢入宮取銀,後來他的朋友慫恿他試試,這才壯著膽子去了。後來司事官問明來曆,便跑去告訴慈禧,慈禧說:“皇上真是胡鬧,你照帖付銀吧,不要讓外間人笑話。”隨後慈禧又把同治找來問話,同治對這事直認不諱,慈禧也就一笑置之。

同治有一次到琉璃廠買東西,身上沒銀子,就拿瓜子金付賬。掌櫃見這個東西不是通用貨幣,堅持不收,而讓店裏夥計跟著去取銀子,等走到午門內,夥計不敢進,倉皇逃回。次日,同治便派小太監如數償還。

同治出遊時,經常自稱江西拔貢陳某,某次跑到一酒肆中喝花酒,不巧碰到大臣毛昶熙也在那兒,同治便向他微笑點頭,毛昶熙見後當場色變,趕緊倉皇逃出。不久,步軍統領便帶了十幾個人急忙趕來,他們密隨同治左右,暗中保護。數日後,同治見到毛昶熙,還怪他多事,掃了他的遊興。

同治自己也說,“當皇帝實在是一件苦差使!”看來,這皇帝他是做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