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冷靜克製,切莫莽撞
無論爭執由哪一方麵引起,都要持冷靜態度,不可情緒激動,這就要求我們講大度,虛懷若穀。隻有“大著肚皮容物”,才能“立定腳跟做人”。對於那些可能發生摩擦的小事,要寬容,一笑了之。
2.誠實謙虛
在與同學以及其他人相處中,誠實、謙虛是加強團結,增進友誼的基礎,也是消除糾紛的靈丹妙藥。有了誠實、謙虛的精神,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就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進行認真的自我批評,寬容他人的過失,處理好相互間的爭執。要知道,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特別在發生爭執的時候,誠實、謙虛並不是什麼懦弱、妥協,恰恰相反,它是你強大和品德高尚的表現。因為“人有毀我消我者,攻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其量”;培根說過:“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才算達到了最完美的心靈健康”;而“每一次的克製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加強大”(高爾基)。
3.注意語言美
實踐證明,學生中的糾紛多數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發生都是惡語傷人的必然結果。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話不投機半句多”,深刻揭示了語言與糾紛的辯證關係。語言美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你不小心觸犯了別人時,你講一句“對不起”、“很抱歉”、“請原諒”,或者別人觸犯了你,向你道歉時,你回敬一句“別客氣”、“沒關係”,緊張氣氛就會煙消雲散,從而化幹戈為玉帛。要做到語言美,一是要說話和氣,心平氣和地與人說話,以理服人,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二是說話要文雅,談吐雅致,不說粗話、髒話。三是說話要謙虛,尊重對方,不說大話,不盛氣淩人。
防止發生糾紛的總的原則是:恪守本分,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理解萬歲!
(二)防止鬥毆
1.禁止打架鬥毆
校園內同學之間交往頻繁,由於性格不合、見解不一和利益衝突等原因,必然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糾紛,從而導致打架鬥毆現象發生。打架鬥毆是校園內的一大公害,成為在校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主要表現之一。
某校學生張某與蒲某是2001級同學,由於張某家住郊區,生活條件不好,蒲某經常對其譏諷,嘲笑他為“土老冒”,張某於是懷恨在心,遂產生報複心理。2002年9月12日早晨張某與蒲某雙方因生活瑣事再次產生矛盾。張將蒲叫到其宿舍,因言語不和,張首先動手打蒲,並用臉盆猛砸蒲某頭部使其頭部出現多處腫脹青紫,血流滿麵。蒲某在廝打過程中將張某鼻梁骨打折。因同室馬某、崔某、周某當時在場偏袒一方,導致當事人雙方均有傷害。事後學校給予張某留校察看處分,其他幾位同學均受到學紀處分。
某校兩個同學因買飯擁擠而動手,情急中一位同學將一碗熱湯扣到另一位同學頭上,燙瞎了這位同學的眼睛。當他鋃鐺入獄時,留給同學們的話是“全完啦!沒想到幾分鍾就犯了大罪,早知道這樣,我是絕不會還手的。”你看,他這一出手不僅傷害了對方,而且也葬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和前程。
警惕
鬥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超出理智約束的一種激烈的對抗性互相侵害的行為。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目前,職業院校在校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6~19歲之間,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生活中有時也許會不理智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或遇突發性糾紛時容易超出道德“警覺點”,無視危險的路標,急匆匆地步入歧途。
2.怎樣防止鬥毆
(1)防突發性鬥毆的“偏方”——說服術
突發性鬥毆往往是由偶然起因不能冷靜對待而引起的。製止這種鬥毆首先應采取說服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對象,認真講清道理,指出“行少頃之怒,喪終身之軀”的嚴重後果,使衝動的頭腦迅速冷靜下來,不自釀苦酒。
(2)防報複性鬥毆的方法——攻心術和暗示效應
報複性鬥毆往往產生於某種奇特的變態心理。在生活中,人們的思想動機必然要從言語、行為等方麵顯露出來。所以,我們要注意關心同學的思想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而又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勸。同說服術一樣,所不同的是攻心術以關切為先導,不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因為那樣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或置對方於十分難堪的境地。學生一般來說自尊心都是很強的,所以,應委婉相勸,攻心為上,用一種相似的人或事來善意暗示對方。正如周恩來同誌所說的:“與人說理,須使人心中點頭。”讓對方自己覺悟,從而領悟到同學之間的情誼。
(3)防演變性鬥毆
演變性鬥毆一般有較長周期的滋生過程。同學們長期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和生活上會發生一些摩擦和衝突。而有些傷人感情的話語容易生成積怨,引發鬥毆,甚至斃命。
某高校學生馬某,平時沉默寡言,而同宿舍的小田卻性格外向,有時愛挖苦人兩句,兩人早有不睦。一次,田和馬又因關燈睡覺問題爭執起來,險些動手。口角中,田曾冒出這麼一句:“你非得給我跪下求饒,否則,你在這兒一天,我就欺負你一天。”馬某感到自己受到莫大的侮辱,有失男子漢的“尊嚴”。於是,在“教訓他一下”的思想支配下,夜晚趁田熟睡時,用手電簡照著,舉起凶器對準田的頭猛擊數下,田當即斃命。事後,當審判員問及馬某:“你認為小田欺負你,為什麼不向組織上彙報呢?”馬某回答:“這麼大的小夥子被人欺負,我覺得寒磣,不好意思說。”直到宣布他死刑時,他才如夢初醒,然而悔之晚矣。
(4)防群體性鬥毆
接近成年的學生基本能夠從紛繁複雜的生活現象中分辨是非,判斷正誤。但是為幫同學、老鄉或朋友而進行群體性鬥毆的現象卻也時有發生。
一天,某校浴室,洗浴的人員多。當A班的學生李某正在衝浴時,B班的學生張某走過去說:這是我剛才占的噴頭。本來二人相互謙讓一下就行了,不想二人卻爭吵起來,致使AB兩班37個學生參與了群體鬥毆。結果李、張二人一個被拘留,一個被開除,其他人也受到處分。其實,為一個噴頭值得嗎?
還有在一飯館內,幾個學生慶賀生日時,因塗抹蛋糕而發生糾紛,導致群毆,釀成不良後果。
(三)遇上別人打架怎麼辦
學生董某,騎自行車不慎撞了吳某,拒絕賠禮道歉,發生激烈爭吵,相互推推拉拉。就在這時,董某同班同學祁某路過,見董某被吳某辱罵,感到好友被人“欺侮”,怒氣上升,抓住吳某就打,吳某受傷。事後,祁某不但賠償經濟損失,而且受到校紀嚴肅處分。
如果你遇上別人打架鬥毆,請別火上加油,要防止擴大事態,並希望你做到:
(1)不圍觀,不起哄,不介入。
(2)如果你想勸解,應當先問明情況,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做雙方的工作。若勸解無效,應迅速向學校有關領導或保衛部門報告,以防事態擴大。
(3)打架的一方如果是你的同學或熟人,在勸解時要主持公道,不可偏袒。在采取隔離措施時,應當首先拉自己的同學或朋友,以免被對方誤解為強解勸,或者將你當作對方的“同夥”而受到無故傷害。
(4)當學校有關部門調查打架真相時,現場目擊人要勇於出來向有關部門提供線索和證據,以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使肇事人受到懲處。見義勇為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
法律參考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製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同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神聖權利,同學們應牢記這個權利,善於運用這個權利,保衛國家、公共利益,保衛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權利。由此可知,所謂正當防衛,是指用給不法侵害者造成某種損害的方法,來保衛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的行為。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分子作鬥爭的一個法律武器,同學們應當掌握好這個武器。當遇到搶劫、盜竊、強奸、行凶、殺人,放火等違法犯罪行為時,就要善於運用正當防衛行為來維護合法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衛絕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就還你兩下”的行為,更不是伺機報複的行為。此外,打架鬥毆的雙方一般不存在正當防衛。因此要正確理解和實施正當防衛。
哪些是非正當防衛呢?
既然有正當防衛,那麼就有非正當防衛。如果非正當防衛造成了損害,則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非正當防衛主要有以下幾種:
1.防衛過當。它是指行為人在實施正當防衛時,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行為。
2.防衛挑撥。它是指行為人故意挑逗對方,使對方對自己進行不法侵害,接著借口加害於對方。
3.防衛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衛。它是指防衛者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
4.假想防衛。它是指不法侵害行為根本不存在,由於行為人猜想、估計、推斷不法侵害行為存在,而對其實施侵襲的一種不法侵害行為。
5.事前防衛,也叫提前防衛。它是指行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發生或者說還未到來的時候,而對準備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了所謂的防衛行為。
6.事後防衛。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終止後,而對不法侵害者進行的所謂防衛行為。
六、冷靜應對電話騷擾
(一)接到騷擾電話該怎麼辦
打騷擾電話的人中一些是長期獨居、心理有些變態的人,閑極無聊用猥褻的言詞擾人取樂。還有一些是與當事人有矛盾的,故意打騷擾電話以泄私憤。接到騷擾電話後,不要驚慌,應注意以下幾點:
(1)隻須說一聲“喂”,可靜聽對方的表現,此時千萬不要說出自己的電話號碼,因為打無聊騷擾電話的人,通常隻是隨手亂撥,因此,隻要不把電話號碼告訴他,他是很難記得所撥過的是什麼號碼,這樣可避免再受騷擾。
(2)倘若是泄私憤的騷擾電話,在聽清楚對方的意圖之後,應該立即掛斷電話,不要試圖與對方講道理。
(3)如果對方說“你怎麼把我忘了”或“你怎麼不記得我了”這樣的話,這時要提高警惕,可詢問一些相關問題,如你們相識的經過等,若聲音還是很陌生,或實在想不起來,就要馬上掛斷電話。
(4)若你掛斷後,對方又打來,這時就可以告訴他,你的電話有來電顯示功能,若不掛斷將報警。
(5)把自家的電話機換成傳真機,晚上臨睡時把固定電話插頭拔下,接在傳真機上,並把功能設置成不用響鈴就可以自動接發信號。隻要對方一撥通該電話,傳真機就自動發信號並開始計費。這樣,惡意呼叫者隻要不怕花錢就盡管打好了。
(二)接到恐嚇電話該怎麼辦
接到恐嚇電話後,人們更多的反應是驚慌不安。此時重要的是鎮靜,在與恐嚇者虛與委蛇的同時,迅速報告警方才是明智之舉。
(1)報警的同時,為拖延時間,可假意答應恐嚇者的條件,如向他指定的賬戶裏存錢。
(2)若他再次打來電話,可以誘使恐嚇者多講話,增加警方追蹤的線索。
(3)一定要相信警方,按照警方的安排行事,隻有這樣,才能既減少損失,又能盡快抓住犯罪嫌疑人。
案例鏈接
打恐嚇電話當場被抓
某年8月1日上午11時39分,西安民生國貿購物中心接到一陌生男子的電話,稱國貿大樓內放置了炸彈,要求商場給付5萬元現金,兩小時後送到指定地點。接到電話後,國貿迅速向警方報案。警方隨即在大樓內開始搜爆。經偵查,發現恐嚇電話是從三原縣城打來的。下午2時,警方搜爆完畢,大樓內未發現任何異常。下午4時40分,正當嫌疑人李某在附近一IC卡電話亭內繼續打恐嚇電話時,被跟蹤到此的民警當場抓獲。
案例鏈接
被騷擾一年獲賠兩萬
陳某家住底樓,樓上住著一戶姓楊的老年夫婦,兩家經常為一些小事發生摩擦,陳某因此懷恨在心,報複念頭油然而生。於是,從1999年底直到2002年10月,陳某不斷打電話騷擾楊老伯夫婦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年近八旬的楊老伯夫婦被騷擾得苦不堪言。在忍無可忍之下,楊老伯夫婦報了警。基於陳某騷擾造成的後果較嚴重,法院對這起騷擾案作出一審判決,判陳某當場向楊老伯夫婦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兩萬元。
思考題
以下是英國校方發給每位學生的《防身手冊》,請大家閱讀後談談對自己有什麼啟發?
1.回到家門之前準備好開門的鎖匙,不要站在門口才來找鎖匙。
2.進出電梯注意同乘者是否麵露邪惡、不按樓層,盡量站在控製鈕的地方,一旦被攻擊,立即用手拍打每層樓按鈕,此時,電梯會在每個樓層停下來,同時對外大喊“失火了”!不要徒手跟歹徒搏鬥。
3.如果與人合租房,必須約法三章,不得隨意將鑰匙交給其他朋友,避免出入複雜。
4.晚上出門盡量拿件外套,將皮包套住,避免被搶劫。
5.單身到公共場所喝東西,如果沒有喝完就去上廁所或離開打電話,回來後就最好不要再喝了,以免中間被下藥。
6.上公共汽車或者是地鐵,如果沒有座位,可盡量背靠車體而站,稍微觀察下周圍人的情況,避免被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