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課 公共場所安全常識(1 / 3)

一、公共場所踩踏事故

在空間有限,而人群相對集中的場所如體育場館、影院、酒吧、狹窄的街道、樓梯等,遇有突發情況,容易發生踩踏事件。近年來,公共場所踩踏事故更是頻頻發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資料。

2004年

2月1日,朝覲者在麥加參加一個宗教活動時發生擁擠踩踏事件,至少造成244人被踩死,另有200多人被踩傷。

2月5日,北京市密雲縣密虹公園舉辦密雲縣第二屆迎春燈展,因一遊人在公園橋上跌倒,引起身後遊人擁擠,造成37人死亡。

4月12日,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在一場競選集會中發生擁擠和踩踏事故,至少造成21人死亡。

2005年

1月22日,麥加附近的姆尼耶聖地在投石避邪橋一帶發生朝覲者嚴重擁擠事故,致使約500名朝覲者受傷。

1月25日,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一個宗教集會場所發生踩踏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340多人,另有數百人受傷,其中很多是婦女、老人和兒童。這是近4年來發生的又一重大踩踏傷亡事件。

7月29日,由於有謠言說暴風雨可能導致附近一個大壩決堤,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郊區的居民在四散逃命過程中發生踩踏事故,造成16人死亡,近20人受傷。

8月3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座橋梁上發生災難性踩踏事件,造成至少965人死亡,465人受傷。這起事件的起因是當時有人謊稱有自殺式炸彈襲擊,導致橋上數千人頓時一片混亂,最終釀成惡果。

2006年

11月18日晚,江西省都昌縣土塘中學發生一起學生擁擠踩踏傷亡事件,致6人死亡,90餘人受傷。當晚8時30分許,土塘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在上完晚自習下樓時,因擁擠造成人員傷亡。事件發生時,帶班老師集中在辦公室批改期中考試試卷。有6人在送往醫院搶救途中死亡,90餘名學生因受驚嚇及輕度受傷送往醫院救治。

12月19日晚印尼中部爪哇省北加浪岸鎮的一個體育場發生演唱會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0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死傷者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據印尼警方介紹,當時數千名觀眾看完一支印尼流行樂隊演出,在離場時發生了踩踏事件。

2007年

8月28日,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一所小學的廁所門口發生學生踩踏事件,導致17名學生受傷,其中2名學生傷勢嚴重。據了解,這所小學廁所門和樓梯口相隔不遠,很容易造成擁堵,卻缺乏主動的安全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

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的“家樂福”超市自11月9日開始進行“十周年店慶”活動,推出一係列優惠措施,吸引了眾多市民搶購。10日8時20分左右,大批聞訊而來的市民湧入超市,由於人多擁擠,在超市東門入口處發生踩踏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另有30多人受傷。

如果我們身處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應該掌握哪些應對踩踏事故的常識呢?

(一)可能導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人群較為集中時,前麵有人摔倒,後麵人未留意,沒有止步。

(2)人群受到驚嚇,產生恐慌,如聽到爆炸聲、槍聲,出現驚慌失措的失控局麵,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

(3)人群因過於激動(興奮、憤怒等)而出現騷亂,易發生踩踏。

(4)因好奇心驅使,專門找人多擁擠處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員集中而踩踏。

(二)預防踩踏發生

(1)要時刻保持冷靜,提高警惕,盡量不要受周圍環境影響。

(2)要事前熟悉所在範圍內的安全出口,同時要確認出口暢通。

(3)當身不由己混入混亂人群中時,一定要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

(4)在發生踩踏事故時,要盡量及時聯係相關部門求助。

(三)安全脫險

(1)在行進中,發現慌亂人群向自己方向湧來,應快速躲到一旁,或蹲在附近的牆角下,等人群過去後再離開。

(2)在擁擠混亂的情況下,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欄杆或柱子),但要遠離店鋪和櫃台的玻璃窗。

(3)在人群擁擠中前進時,要用一隻手緊握另一手腕,手肘撐開,平放於胸前,微微向前彎腰,形成一定空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4)一旦被人擠倒在地,設法使身體蜷縮成球狀,雙手緊扣置於頸後,保護好頭、頸、胸、腹部。

二、公共場所火災逃生

在“2.15”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的特大火災事故中,一些顧客因為慌不擇路采取了不當的逃生方法而造成傷亡,而另外一些顧客由於合理運用了逃生方法從而死裏逃生。麵對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火,如何才能安全地逃脫火魔之口?這裏教你十招人員密集場所火災逃生術。

第一招:頭腦清醒,臨危不亂。

一旦得知發生火災,切不可慌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所處的環境和建築物結構的特點以及火勢的大小,采取果斷措施,選擇逃生出口和逃生方法,切不可在猶豫中錯失逃生的時機。

第二招:辨明方向,迅速撤離。

遭遇火災,應盡快撤離險地。撤離時要注意,朝明亮處或空曠地帶跑,要盡量往樓層下麵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通過陽台、氣窗等往室外逃生。

第三招:快速撤離,不貪財物。

身處險境,應盡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找、搬離貴重物品上。已經逃離險境的人員,切莫重返險地,自投羅網。

第四招:簡易防護,蒙鼻匍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