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雜謀雜智,見仁見智(1)(2 / 3)

劉邦裝出悲戚的樣子回答:“我父親年老,無人侍奉,我日夜懷念,無時或已。往日因見陛下初即位,事務繁忙,故不敢啟齒。今見各諸侯已返回駐地,能享天倫之樂,獨我留在此地,又不知何年何月得見父親之麵了!”說到這裏,哭了起來。

這個時候,張良故意唱起了雙簧,他悄悄地對項羽說:“不可以放劉邦回鄉取家眷,寧可遣他駐漢中去,使人去沛地把他的家眷帶到這裏來當人質,就可以好好控製劉邦了。”

項羽覺得張良的計策非常有道理,但是仍然不想把劉邦放到漢中去。於是,陳平又乘機啟奏說:“陛下既封劉邦為漢中王,已布告天下,臣民共知,不使他上任,恐不足取信於天下,大家會說陛下登位便說假話,那對以後的法令,他們不是也會陽奉陰違嗎?”

這樣也有道理,那樣也有道理,項羽本來就有勇無謀,現在就糊塗了起來。想了很久,最後,他無可奈何地對劉邦說:“既然大家這樣說了,也是合情合理,現隻可準你去漢中上任,不可回沛地,明天就起程吧。”

張良和陳平從不同的方麵向項羽提出建議,把項羽弄得糊裏糊塗,最後隻有放虎歸山,就這樣,劉邦在謀士的幫助下回到了漢中。在這裏可以看出,混水摸魚,製造思維混亂是一招有奇效的技巧。

88情急之下往往會“狗急跳牆”

人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說假話的,所以,人說假話一定是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揭穿說假話者的謊言,其實就等於擋住他的去路,破壞他目的的實現。因此,謊言被人揭穿之後,圓謊就不僅僅是維護麵子那麼簡單了。有的人會“狗急跳牆”,甚至殺人滅口。

在春秋時期,因為有人陷害而流落到國外的晉國公子重耳,娶了齊國的公主齊薑做老婆,過著很好的生活。在流浪期間,有九個臣子一直跟隨著他,他們個個都有安邦定國之才,也都念念不忘回國複位。他們之所以拋妻別子跟著重耳,無非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這位公子身上了。

但是,重耳日夜夫妻相伴,卿卿我我,根本沒有把複國大事放在心上,就這樣在齊國混過了七個年頭。臣子趙衰就對大家說:“我們跟公子出亡,目的隻不過是想借助外國力量複興祖國罷了,但看今日齊國的情勢,非常紊亂,自顧不暇,哪有力量幫助我們呢?不如及早離開此地,到別的國家去想辦法吧!”

他們向重耳做了請示,但是等了十天還是沒有見到麵。一個姓魏的大臣沉不住氣,說:“大家當初以為公子是個有作為的人,所以才不惜拋鄉別井,不辭辛苦地跟他逃亡。但他卻天天伴著新夫人,把我們撇在腦後,對國事置若罔聞。想見他一麵,等了十天連影子都見不到,這又怎麼能做大事呢?”

狐偃把大家領到了東門外一個叫桑陰的地方密秘商量對策,他說:“公子願不願意離開齊國,那是他自己的事,但要不要走,那是我們的事。隻要大家想好辦法,時刻準備好行裝,等公子一出來,就邀往郊外去打獵,擁出城門,便劫他上路,到那時,他想不走也不行了,大家以為如何?”

這是一條非常靈妙的計策,所有的人都讚成,於是大家分頭回去準備。他們都以為在這幽靜偏僻的地方密謀,決不會有人知道的。可是,他們沒想到,樹上的采桑女,聽到了他們密謀,回去一五一十地報告齊薑。

眼看計劃就要落空,一旦重耳知道了他們的企圖,他們的假話就不會再起作用。可是,天無絕人之路,雖然說齊薑沒有參加密謀,但是她也不希望自己有一個一事無成的夫君,而且齊薑正好又是一位麵厚心黑的人,她聽了采桑女的話後,申斥她們說:“不得胡說八道!”隨後,把她們統統關進一個密室裏,半夜又悄悄地派人把她們殺掉滅口。

從事情的發展來看,使九位臣子的密謀得逞,並促成重耳回國奪權的,正是齊薑的心狠手辣。

戰國時期也有這麼一則故事,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

秦昭王派白起為主將,在長平殲滅趙國四十萬大軍之後,乘勝把邯鄲團團圍住。趙王的弟弟平原君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姐夫,因此趙王讓他給信陵君寫信,請求魏國出兵救援,魏王為了救趙國,便派將軍晉鄙統率十萬大軍去援助。

秦王知道後,就派人去威脅魏王說:“我攻下趙國是早晚的事,任何人敢派兵救援,我打下趙國後,下一個就去攻打它!”

魏王聽了之後非常害怕,趕忙命晉鄙停止進軍,駐紮在鄴城這個地方,按兵不動。平原君等得急了,不斷派人到魏國去,並責備信陵君。

於是,信陵君在門客侯生的建議下,請魏王最寵幸的如姬幫忙。如姬把魏王灌醉,乘機盜竊了調動軍隊的兵符,連夜送到信陵君手裏。

可是,侯生又對信陵君說:“你現在拿了兵符前去,晉鄙不一定會相信,他仍可以不把兵權交給你的。如果他說要再向大王請示一番,那事情就糟了,危急關頭唯有斷然處置。我有一個賣豬肉的好友,他叫朱亥,臂力過人,可以幫這個忙。到時晉鄙能順利地交出兵權來,那是最好不過的;要是拒絕的話,叫朱亥當場將他打死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