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韜光養晦,忍小謀大(1)(1 / 3)

64弱者並非弱,強者亦非強

當自身實力不強時,千萬不要強出頭,更不能硬碰硬,否則,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把自己弄得粉身碎骨。中國謀略,奧妙無窮。自古至今,人們都深明柔能克剛的道理。正所謂,弱者並非弱,強者亦非強。

康熙帝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他即位的時候隻有8歲。順治在去世時遺詔要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為輔政大臣。

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之中,索尼雖然名列首位,但是已經年老,不能製約他人;遏必隆是一個怯懦的人,隻知道追隨依附鼇拜;雖然蘇克薩哈有心和鼇拜爭權,但是他的資望淺,難以限製鼇拜。在這種情況下,鼇拜專橫跋扈,廣植私黨,殘害異己,上欺幼帝康熙,下壓朝中文武大臣,在軍國大事上更是獨斷專行。

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的時候,索尼病逝,這樣一來,鼇拜就更加專橫了。本來,四位輔政大臣受命時,鼇拜名列在後,但“行班章奏”鼇拜皆列首位。鼇拜以為自己戰功最多,又是顧命大臣,因而言行無所顧忌。甚至出現“意氣淩轢”,“從多憚之”的緊張局麵。

雖然康熙年僅8歲,但是他十分聰明,他長在深宮,目睹了上層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對朝中的各種事情也都看得很清楚,因此,在對付鼇拜的時候,他非常謹慎。他知道,鼇拜遍植黨羽,控製了朝中大權,如果自己表現出很高的理政能力,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想要把鼇拜除掉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隻有故作軟弱,麻痹鼇拜,使他放鬆警惕,而自己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鏟除鼇拜。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14歲的康熙帝開始親政。康熙帝親政,蘇克薩哈遞上了奏折,說自己蒙先帝之恩輔政,但七年來卻沒有什麼功績。現在皇上要親政了,就讓老臣我去守先帝陵吧!這樣,臣這把老骨頭或許還能夠保全。

康熙看完蘇克薩哈的奏折,即用另紙寫就朱諭道:爾輔政大臣等,奉皇考遺詔,輔朕七載,朕正欲酬爾等勤勞。茲蘇克薩哈奏請守陵,如線餘息,得以生全,不識者有何逼迫之處?在此何以不得生?守陵何以得生?著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具奏。

蘇克薩哈為什麼這樣做?康熙自有考慮:一則蘇克薩哈想以退為進,自己退下來,歸政皇上,這樣一來,同為輔政大臣的鼇拜也得退下來;二則在朝中與鼇拜鬥危險很大,他想及早抽身,保全生命。

康熙帝的朱諭一下,鼇拜立即就知道了,這件事重重地刺痛了他,把他難以遏製的仇憤激了起來,於是,鼇拜進行了惡毒的反撲。

鱉拜至議政王處活動。他迫使議政王按自己的命令辦事,寫了這樣的奏折:“蘇克薩哈係輔政大臣,不知仰體遺詔,竭盡忠誠,反飾詞欺藐主上,存蓄異心……應將蘇克薩哈官職盡行革去,即淩遲處死,所有子孫,俱著正法。”

按清朝慣例,淩遲處死,是大逆不道的處分,蘇克薩哈請守陵寢,又有何罪,怎麼可以淩遲處死呢?並且還要滅族?康熙帝看了,十分驚異,就召遏必隆、鱉拜等人入內複奏謬誤。

鼇拜當即上前辯駁。康熙道:“你與蘇克薩哈不知有什麼仇恨,定要斬草除根?”

鼇拜道:“臣與蘇克薩哈並無嫌隙,隻是秉公處斷。”

康熙道:“恐怕未必!”

鼇拜道:“若不法辦,將來臣下都要欺君罔上了。”

康熙帝不準奏。

鼇拜大怒,攘臂向前,欲以老掌相向。

康熙“嚇得驚恐失色”,便支吾道:“就要辦他,亦不應淩遲處死。”

鼇拜道:“即不淩遲,也應斬首。”

康熙帝戰栗不答,最後決定將蘇克薩哈絞決。

這是一次很好的表演,鼇拜見康熙帝被自己嚇得驚恐失色,渾身戰栗,覺得這個少年太容易控製了。這也使康熙帝的生命危險小了很多。康熙帝對於這種上層鬥爭的刀光血影已經看慣了,為了把鼇拜鏟除,他早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並且胸有城府,即使鼇拜攘臂向前,他也不會驚恐失色。不久,康熙帝就加封鼇拜為一等公,鼇拜更加放心了。康熙的計謀,取得了成功,上上下下都認為康熙太軟弱,難以與鼇拜抗衡。

然而,康熙帝真的隻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少年嗎?內行的人都知道,老虎伏下身子是為了出擊。眼看著獵物就在前麵,康熙帝是不會放過鼇拜的。在與鼇拜周旋的過程中,康熙帝時刻都在想,怎樣才能除掉鼇拜。大臣可用嗎?禦林軍可用嗎?

鼇拜已經把政權控製住了,禦林軍也被鼇拜掌握,因此,康熙必須慎重。有心計的康熙,從侍衛中選取身強力壯者,以練習布庫(即摔跤)的名義組織了一支能為皇帝拚死效忠的少年武士親信衛隊,每日滾打練習。在鼇拜入朝奏事時也不回避,這就更讓鼇拜堅信康熙隻不過是一個貪玩而胸無大誌的少年,於是心裏就更加坦然,不加戒備。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這時候的鼇拜自恃位高權重,經常借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康熙去探望鼇拜,禦前侍衛和托發現鼇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鼇拜床前,揭開席子發現一把匕首,鼇拜見此情景十分緊張,康熙卻出人意外地笑笑說:“刀不離身是滿人的故俗,不足為怪!”當場穩住了鼇拜。在和鼇拜周旋的時候,康熙在很多事上都非常忍耐,有時候,還做出一些出色的表演,以顯示自己無能。

有一天,康熙以下棋為名,召索尼的兒子吏部侍郎索額圖入宮,謀劃擒拿鼇拜之計。這時,練習布庫的侍衛武藝日漸進步,已有足夠的力量擒拿鼇拜。康熙帝單獨召鼇拜入見,事先已將善於布庫的侍衛埋伏在兩側。由於鼇拜毫無戒備,欣然前往,到了內廷,見康熙在上麵,鼇拜昂著頭,走到康熙帝麵前,說道:“皇上召臣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