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偽君子令人防不勝防(2)(1 / 3)

這個時候,由於受到了西方思想影響,光緒皇帝立誌變法圖強,而這一舉動觸動了一批保守派的既得利益,於是,在朝廷內形成了帝黨和後黨對峙的局麵。帝黨以光緒的老師翁同龢為首,而後黨則為李鴻章為首,大多是官僚舊臣。光緒帝非常信任康有為等人,罷免了保守派文悌的官職。但是,隨即,慈禧太後就迫使翁同龢辭職,斬斷了光緒的一股有力的勢力,接著慈禧又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實際控製了兵權。麵對這些,光緒並沒有退縮,而是接連發布維新詔令,廢科舉、興學校等等。當他聽說懷塔布在慈禧麵前說維新派的壞話時,又下令罷免了一批保守官吏的官職。到了這個時候,兩派的鬥爭達到了十分緊張的狀態。

有一天,有人提出,要維新就必須要消滅太監。太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特殊現象,對人性的摧殘達到了極點,廢太監無疑是進步的,但這卻觸犯了太監總管李蓮英。而光緒帝也非常厭惡李蓮英,正想拿他開刀。李蓮英隻好去求助於慈禧太後。慈禧把李蓮英視為自己的心腹,見光緒皇帝竟然維新到自己頭上,十分震怒,當即與李蓮英商量一個密計,密寄榮祿。榮祿收到密信後,馬上上奏,請光緒皇帝陪著太後去天津閱兵。

光緒帝接到奏折之後,滿腹躊躇,便去稟報慈禧太後,而慈禧太後自然滿心歡喜,立即命光緒帝下令於九月初五去天津閱兵。光緒帝雖遵命執行,但心中總覺得不踏實,便召來一幫維新人士,商議此事。康有為跪下悄悄說:“這次去閱兵,恐怕凶多吉少。”光緒帝連忙搖手,讓他們出去商量好對策,再入宮稟報。

康有為等出來之後,便與其同黨做了一番商議,最後想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計策:先在天津殺掉榮祿,然後再調陸軍萬人,連夜趕往京城,把頤和園圍住,劫太後入城,再把她軟禁在西苑,終養天年。商定之後,康有為入宮密報了光緒帝。對於這個計策,光緒帝十分猶豫,經康有為再三請求,並說明了利害關係,光緒帝才答應說,等天津的事情辦好之後,再說軟禁慈禧太後的事。

在聽了康有為的密計後,光緒帝籌劃了好幾天,心想:兵權都掌握在榮祿手中,不能輕舉妄動,除非一個膽大心細的人物先奪兵權,否則難以成事。而他日思夜想,總也找不到這樣的人。這時,直隸按察使袁世凱入朝覲見。光緒帝聽說他一向膽大敢為,便立即召見他,光緒帝見到他後,先問他新政是否合適,袁世凱大肆地讚揚了一番。光緒帝非常高興,隨即又問:“如果讓你帶軍隊,你肯對我忠心耿耿嗎?”袁世凱立即磕頭道:“臣當竭力報效皇恩,隻要一息尚存,絕不會有二心。”對於他的回答光緒帝十分滿意,第二天就下旨,升他為侍郎,專管訓練士兵的事務。

其實,朝廷內外都布滿了慈禧太後的心腹。康有為入宮之事,早就有人報與慈禧太後,隻是不知道說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現在光緒帝又提升袁世凱,這更讓他們滿腹狐疑。當時,太後曾讓光緒帝下諭,凡是二品以上官的授任,都要去向太後謝恩。侍郎是從二品的官,袁世凱當然也不例外,親自去頤和園向慈禧太後謝恩。慈禧太後細細地詢問了光緒帝對他有什麼交代,袁世凱竟然也一一地回答了,最後,慈禧太後說:“陸軍是該整頓,但皇帝也太匆忙。我懷疑他有別的意思,你要小心謹慎一點才好。”袁世凱也唯唯諾諾地答應了。

譚嗣同夜見袁世凱讓他捕殺西太後,但此事(導致戊戌改變)非袁告密,已為史界所證實。光緒並沒讓袁殺榮祿和太後,否則太後不會隻軟禁而沒有廢掉皇帝。

沒想到的是,在當天下午,榮祿就抵達京城了。這一天,慈禧太後正在頤和園祭蠶神,祭完後來到了西苑。按清朝的慣例,外省官員如果沒有持有召見的特旨,是不能入宮的。而榮祿也不管禁令,也不要人引見,直接就來到西苑要求叩見太後。當時,守門人把他攔住不讓進,榮祿說:“我有機密要事要見太後,快點引見。”這守門人也是慈禧心腹,知道榮祿是太後的親戚,倉促進京,必然有要事,便把他引到太後跟前。榮祿見到慈禧太後的麵,便立即下跪,磕頭如搗蒜,嘴裏嚷著求老佛爺救命。